【大悲出相‧二現】
南無阿唎
咒語「南無阿唎」,「南無」是指「禮敬」,「阿唎」為「聖」之意,所以「南無阿唎」是「禮敬聖者」。
圖像為雙手合十「如意輪菩薩」,頭戴寶冠,身著寶衣,彩帶花縵飄飄,側身於蓮花寶輪上。
左側題記「此是如意輪菩薩本身到此須存心」,其實,「如意輪」也就是觀音的化現之一,全名稱之為「如意輪觀世音菩薩」,或簡稱「如意輪觀音」、「如意輪王菩薩」。
此菩薩所持之「寶輪」即是「法輪」,除具「轉法輪」之意外,同時也有廣濟眾生,令眾生生出智德之意。
在密教《頂輪王大曼荼羅灌頂儀》中記載,此菩薩安置在曼荼羅的「東南角」,形、服皆為金色,坐於蓮花,一面四臂,右第一手持蒡索,左第一手持鉞斧,右第二手施願,左第二手持。
除此,如意輪觀音也有「一面六臂」的法像,在《觀自在如意輪菩薩瑜伽法要》等儀軌中,皆有「無上菩提如意輪菩薩六臂相頌」,其文云:
手持如意寶,六臂身金色;皆想於自身,頂髻寶莊嚴;冠坐自在王,住於說法相。第一手思惟,愍念有情故;第二持意寶,能滿一切願;第三持念珠,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第三手持輪,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體,能遊於六道;以大悲方便,斷諸有情苦;身流千光明,隨念能普照。
因為「愍念有情」、「能度傍生」,如意輪菩薩的六臂又與六道輪迴形成一個密切的對應關係,故形成如意輪菩薩右方第一思惟手為救拔地獄道,第二如意寶珠手為救度餓鬼道,第三念珠手為廣濟畜生道;而左方第一光明山手為利樂阿修羅道,第二蓮花手救度人道,第三金剛輪手為利益天道。
因此,「如意輪菩薩」不僅能隨順眾生如意滿願,同時也具足了觀音菩薩拔苦予樂的大慈悲精神。
遠處晨鐘聲響起,是菩薩的善願慈悲,祂說:我若向火湯,火湯自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