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候炎熱,三、四月天猶如六月夏季的高溫。
一般人消暑的方法,大多飲用涼水冰品,而我消暑的方法,是喝溫熱的茶,不揀茶種的生熟。但喝茶喝久了,也許山靜心靜,每種茶確實如人的性情,有的剛烈正直,有的柔順和氣,有的優雅恬靜,有的入口有樟香、蜜香。難怪蘇東坡會說「從來佳人似佳茗」。
早上禪修下座後,整理寮房零散的書堆,窗口外,不知名的鳥鳴正歡快的詠唱。到辦公室前的晨讀是一天最美好的時光。
把佛桌前的供茶再加些熱水,飲著佛加持的甘露,誦讀禪門祖師的語錄。
《景德傳燈錄》卷七記著這麼一段公案。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馬祖禪師,請示法要。
「禪師慈悲,什麼是佛?」
馬祖禪師不假思索的答道:「即心即佛。」
法常禪師當下大悟,住明州大梅山,世人即稱大梅禪師。
有一天,來了一個雲水僧,是從馬祖禪師的道場來的。
這位雲水僧向大梅禪師請求開示:「和尚當日面見馬祖禪師,得到什麼密法,今日住此住山傳法?」
大梅禪師答道:「我的老師說:『即心即佛』,言下即見本性,便向這座山住。」雲水僧聽完哈哈大笑:「現在禪師又不這麼說了。」「老禪師又說什麼呢?」
「近日你的老師四處向人說道:『非心非佛。』」
大梅禪師大聲喝道:「我的老師最喜歡惑亂世人,任他的非心非佛,我只管我的即心即佛。」
雲水僧返回馬祖禪師的道場向他提起這段經過。馬祖歡喜的向大眾宣布說:「諸位仁者,梅子這次真的熟了。」
梅子熟了,即心即佛要我們相信凡心是佛,大梅禪師肯定佛性,相信每個人學習佛行,那麼是心作佛。老師的「非心非佛」不再惑亂他對佛性的認可。
從此一則公案,想到,常有人會問道:「師父,什麼事我都會過多憂慮,很難往好處想。」
「把你的害怕,一條一條的寫下來。然後看著那個害怕,當你願意面向那個害怕,會忽然覺醒,原來躲在黑暗的不是鬼魅,是我們心中的執愛貪欲。」
「害怕在那裡,開悟就在那裡。佛陀也是因為恐懼老病死,怕到放棄皇宮的優渥生活,如果,你能把害怕擴大到這樣的程度,那麼,所有的心念就沒有什麼可以讓你害怕了。」
梅子熟了沒,米樁了沒?禪門公案有的銳利如閃電,有的親切如家常,梅子熟了得耐受人間的寒冬,心裡貪瞋欲望的粗糠不脫落,怎能顯露出亮潔的本色?
熟了嗎?道一句,也許能激勵我們拋下背後的黑暗,向前一步,相信,天會亮,青鳥會在窗口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