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來,高失業率一直是許多國家亟須解決的問題,我國今年一月失業率百分之四點一八,雖較去年同月僅下降百分之零點四六,但失業原因最大宗是「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者」,而非之前的被動「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顯示就業市場情況有改善。
但必須提醒的是,失業問題對社會經濟造成衝擊,影響失業者身心健康,而青年失業對身心健康尤有累積性的影響,在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下,失業者多會藉抽菸、喝酒、暴飲暴食等紓解,導致健康變差,死亡率上升。
相關研究發現,失業者的死亡率較一般人增加六成三,男性失業者的死亡率更較一般人高出七成八;台北市衛生局最近委託人力銀行進行的失業者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也印證失業與民眾健康風險確有關連,待業逾三個月的民眾,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都變差,甚至有四成不與朋友、家人接觸。
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在積極促進就業時,也該多關照失業者,衛生機關應資助、鼓勵失業民眾健康檢查,並與勞工機關協調各地方政府勞工部門,設置窗口提供失業民眾身心健康評估與諮詢,讓他們得到實質的身心照顧,減輕失業問題帶給社會、家庭及個人的衝擊。
趙麗雲(台北市/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