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是佛陀說法的核心,也是有別於其他宗教最不同的思想特色。佛陀曾說:「緣起甚深極甚深!」不能以知識來理解,須從生命的角度來實踐。
緣是因緣,起是生起;因是主要條件,緣是助緣,主要條件的因,必須藉緣的助力才能生起,所以稱「緣起」。例如一粒紅豆種子,必須藉著水土、陽光、人工等助緣,才能抽芽、開花、結果。如果把紅豆放進倉庫裡或石頭上,終究還是一粒紅豆。
一個觀察緣起的人會發現,生活中許多看來簡單的事物,只要深入探究,都蘊藏著深奧的道理。對人、對事、對己若也能深觀緣起,便能洞然明白事情的前因後果,才不會執著一處,心生煩惱。 
《那先比丘經》中提到一段充滿智慧的對話。
彌蘭陀王問那先比丘:「眼睛是你嗎?」那先比丘說:「不是!」
彌蘭陀王再問:「耳朵是你嗎?」那先比丘回答:「不是!」
「鼻子、舌頭、身體、心意是你嗎?」
那先比丘再回答:「都不是!」
彌蘭陀王最後問道:「既然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是你,那麼你在哪裡?」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問:「窗子是房子嗎?」
彌蘭陀王一愕,勉強回答:「不是!」
「門是房子嗎?」「不是!」
「那麼磚、瓦、床椅、梁柱是房子嗎?」「也不是!」
那先比丘:「既然窗、門、磚、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那房子在哪裡?」
一問一答中,彌蘭陀王恍然大悟,原來山河大地,宇宙萬有,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存在。
一個團體是由許多的個人所組成,個人又須依靠團體才能生存發揮。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緣起世界。如同,一組籃球隊不能只靠一個籃球明星,必須是全隊合作,才能打贏一場球。懂得團隊合作的人,便懂得緣起。
一個用佛法生活的人,從他的心眼看到的,只見因緣,不見人我是非。即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