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江 慈悲耕耘 守護自己也成就他人

溫逸 |2012.03.10
2717觀看次
字級

台科大畢業,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科學園區,在科技產業載沉載浮,陳昌江年近半百時,趁著股價正夯,急流勇退。退休悠閒了幾年,雖參與社區營造,骨子裡的創業細胞,仍蠢蠢欲動。
花了三年時光,打完在科技業的最後一役,陳昌江這才放下心中的懸念。他看到好友退休後租了塊農地當起自在農夫,好生羨慕,但朋友告訴阿江:「想種田?先去上課!」
在課堂上聽朋友講述自然農法,一種提倡無農藥、無肥料添加,尋求「在地永續」的耕作法,重新啟動了他對農業的興趣,阿江說:「小時候放學回家,都要幫忙下田,當個聽媽媽話的小工人,因為要做什麼農事,都是媽媽決定的,該播種啦,拔草或收成都聽媽媽的,我只知道做就對了。」可是農事裡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什麼時候該播種,要種什麼,該怎麼種,這些都是阿江小時候完全不了解的。經過學習,套句現在管理上的用語,阿江現在「完全知道怎麼做一個農業經理人,因為農業經理人是要會下決策的。」出身農家,對農事很有sense 的阿江如是說。
對身體澆好的水
二十年前就不用任何化學肥皂洗滌,十年前索性連洗髮精也不用的阿江,原本就是個崇尚自然的人,回歸自然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但讓阿江決定當個自然農法農夫,還有兩個現實原因:第一,肝不好;第二,家人有遺傳病因。
肝不好,容易累,中午一定要休息,阿江說:「自己的身體已經告訴我這樣的警告,就好好聽聽身體的聲音,配合吧!」如果繼續上班,所有作息必須配合公司與客戶的節奏,就像運作的機器一環接一環,咬得太緊了,身體就會抗議!
至於身上的遺傳病因,阿江說,植物澆水會生長,生活習性包括吃的喝的如同澆水原理,要改變遺傳病因,必須對身體澆好的水。
加入南澳自然田成為農夫之後,阿江身體變好了,還多了熱情與夢想,想讓台灣土地更加清淨,他說:「人要有夢,一個人如果開始埋怨、後悔、回憶,人就是真的老了,還會一天到晚作夢,這個人會永遠年輕;有夢想每天都會讓你覺得忙得沒有時間,雖然機器愈來愈老,但你的心靈並沒有老化,吸收力、企圖心在,活力就在!」
慈悲交易有成就
阿江說:「常聽到人要有IQ、EQ,我更重視LQ,Life Quality。」當個新農夫,推動契作代耕和自然農法,不僅重新找回自己的身體,也找到成就感,因為契作代耕讓作物主人可以得到健康的食物,讓農人不再為了利潤而強取土地和作物,不為了多得而去傷害生靈,農人成了土地真正的守護者,等於是對大地的慈悲。阿江用宗教的態度認同這個新的交易,因為這是一個對人、對大地、對生靈真正慈悲的好交易。
年過半百的阿江,跟著自己的身體的律動,朝著自己的熱情和夢想前進,猶如傳教士,宣導契作代耕帶給農田新的商業契機,當個聰明的農業經理人。

有機耕地不到1%
「在南澳我算年輕的,第一把交椅七十三歲,第二把六十幾,還有八十歲仍在種田的,只有離不開土地的人,才留下來,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都已經不願意務農,這是一種無奈,農人不容易賺到錢。」近幾年有關台灣農地敗壞,以及所牽連的環境惡化報導非常多,阿江認為關鍵源頭是「消費者想要健康的食物,農人卻想要最大的利潤」之間的矛盾。
農人作物透過通路到消費者,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但在這個時代,聰明的人類發現了肥料和農藥可以操控作物的產量與美觀。於是,為了利潤,大量無節制地使用,直到幾十年後才發現,這種強取土地作物的方法,讓我們付出難以承受的健康和環境的代價。
近幾年市場上吹起「有機」風潮,事實上有機並不難,在自家菜園裡,媽媽種的菜,是不需要有機認證的,因為種出來是自己要吃的,這種信任是自然的。但過去的幾十年,農人靠農藥肥料來增產來追求利益,擔憂農人偷用藥亂加肥的不信任也是自然的。這種不信任也就促成了近代有機認證系統的出現。
阿江說,有機固然是一種尊重土地也維護健康的作法,可是事實上我們仍有百分之九十九點三的耕地都不是有機,雖然每天好像都聽到有機,有機好像就在你身邊,不過,很遺憾我們所吃的食物大部分都還是用農藥加肥料種出來的,像是一般餐廳給顧客吃的米,大部分還是慣行農法(噴農藥)種出來的,因為有機米平均要比市售米貴二到三倍的價錢。

雲端服務
激活農業
「農民的收益不好,大部分問題都是農作物賣不掉,有很多錢是農民賺不到的,因為沒有人力。」阿江說,現在的農民不應該還像以前一樣,「還記得小時候我老爸種菜,在菜園現場賣菜五毛,賣到城裡價錢可以到二到三塊。以前農民連摩托車都沒有,只有腳踏車,別說是電腦了,他連電話都沒有,他能幹嘛,只能任人家賺。」
現代新農民已經會利用科技,上網行銷農作物,再加上一群有心有理想的科技人回歸農村,帶動了新的契機。科技人務農的優勢就在把科技的觀念帶入農業,充分利用網路,充分利用雲端服務,阿江加入的南澳自然田,帳戶、農事、收成、農耕照相資料庫都放在雲端上分享,作業簡化,交易透明。
阿江不諱言,在這一兩年的時間,他找到了自己是農業經理人的天職,南澳自然田能快速的發展,農作產出能夠比老農夫有效率,自然農法逐漸得到大家的認同,這是最快樂的。
在科學園區學到的經驗,就是要量產,產量大,成本效益才會拉起來。用在農作也是一樣。阿江推動一種叫做「契作代耕」的營運方式,讓三方都贏。也就是,給農人固定收益,預約所有未來作物的收成,也就是契作業主(消費者)成為這些作物的主人,這裡面有一個最重要核心就是「不管收成是多少,都是屬於契作業主的」,這是「分攤風險,分享收成」的實踐。
這種契作約定的效果就是,農夫不再為了怕損失或想多收成而違規,他所要做的就是信實耕作。如此一來,食物的清淨健康獲得了自然而合乎人性的保障,更重要的,耕種的土地也獲得了清淨生機。
契作代耕的擴大,不僅可以量產清淨的食物,也帶動了量產清淨土地的效益。但想要達到「量產清淨食物 量產清淨土地」的目的,靠只有幾個人的南澳自然田力量太薄弱,還是要回到真正擁有土地的老農夫身上,除了南澳自然田自己擴大耕作面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說服契作業主(消費者)直接向農民契作代耕,或帶領農民建立契作代耕的新模式,這樣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更多的農民一起走上契作代耕之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