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五十多歲的莊桂香二十幾年前因家庭變故罹患躁鬱症,但被誤診為憂鬱症,導致她躁鬱症發作,喪失理性思考能力,生活完全失序,買了上百件古文物,還曾在一個下午訂了三棟別墅;三年半後,才被確診為躁鬱症,經藥物控制,加上透過寫作抒發心情,莊桂香生活才回到正軌。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吳佳璇說,躁鬱症患者在躁症發作時,會感到很HIGH,不會有病識感,只有在鬱期會覺得不對勁,因此很容易被誤診為憂鬱症,若醫師只看到眼前憂鬱的病人,沒追問過去是否有躁症,就容易誤診。
吳佳璇說,其實躁鬱症在躁症發作時最明顯的指標是睡眠變少,不睡覺也覺得很有活力,應該在躁症時就須及時就醫。
躁症發作時,患者會非常有信心、活力,莊桂香在十年前服用三年半的抗鬱劑後,開始熱中打扮,年屆半百卻穿年輕人的時髦衣裳,當時在高中教授護理,參加各種社團,桌球、社交舞樣樣精通,上課更是妙語如珠。
她有重回青春的感覺,對古文物深深著迷,瘋狂購買近百件古文物,這種購物的狂熱還不僅止於古文物,某次到大陸蘇州旅遊,一個下午就買了三間別墅;她有時還會對第一次見面的人滔滔不絕的說話,某次她才驚覺,剛剛的自己不是自己,自己生病了,就醫後發現自己是躁鬱症第二型。
經過藥物控制兩年,莊桂香狀況才愈來愈好,她將自己的經歷撰寫成書,引起熱烈回響,她說,寫做可以幫助精神病友釋放能量,洞察自己、反省自己,也是病情的一種記錄,協助自己和醫師進行治療。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及台灣禮來藥廠主辦的「心靈角落」徵文比賽開始報名,可洽(○二)二七四七七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