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語,即密碼,即召喚。
那是專屬於每所醫院的緊急廣播系統。為免驚動無關者,訊息僅以約定的數字傳遞,例如,「九九九」指某處有病人亟需急救;他院有取諧音者,「九五九五」意為「救我救我」,或者,「施心慧醫師,請到……」則表示某地需醫師緊急施行心肺復甦術。
我們仰頭承接那暗語。時不時,廣播響起,地點可能在門診大廳、抽血櫃檯、電梯前,或病房裡。每當系統啟動,輪值的醫護人員便火速趕往現場、接手搶救。有時一日數起,彷彿狼煙連發沖天,可以想見急救人手四處奔波,好在常只是虛驚一場,多是由於病患過度緊張造成昏厥。某次門診區廣播「婦產科九九九」,我隨其他醫師奔赴事發地,才發現病人因做子宮頸抹片暈倒,早已自行復甦。
但有時,會遇上癲癇發作倒地、或猝不及防的心肺中止。偶爾,連急救也趕不及。
在醫院數年,我只聽過一次「三三三」。實習某晚,我返回醫護宿舍,一進門便聽見廣播通報「急診三三三」,那是大量傷患湧入、請求醫護人力支援的代碼。我上樓扭開電視,即時新聞正播報著一場死傷慘重的車禍——梅嶺遊覽車翻覆,數十大人孩童墜落山溝,傷亡者紛紛送往台南的醫學中心急救。不一會,同學從急診處回到宿舍,她說,急診室已擠滿人手,而從山區被送來的患者多數被布覆蓋著,露出蠟白腳趾。
急診科的老師聊起施救經驗,他說,從前會隨身攜帶一個急救面罩,遇有需口對口呼吸者便馬上用上,單向氣閥的設計,可保護施救者不被疾病傳染。某次他與另一位醫師步出火車站,剛好目睹有人倒下,他倆即刻合力在馬路邊急救,幸運將那人救回送醫。當時我聽了,真佩服他貫徹工作於生活中,連公事包中都預先放有急救「傢俬」,儼然那已成一種態度。一路,我聽過前輩在飛機上、高鐵裡出手的故事,但也有同儕承認,擔心被惡化的環境牽連,求援廣播響起,他默默下車。
那飛奔而去、俯身急救的身影,也許曾是每個醫師年輕時的夢吧。或者,仍需要一些信任、一些寬容,才能讓作過夢的人,回應內裡的隱隱召喚。
在這浮動不安的時代。
(作者為成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吳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