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為了瘦肉精美牛問題爭議不休,昨天召開美牛第三次技術諮詢會議,風險分析學會要求籌組「科學風險評估委員會」,至少二分之一委員由農畜業、食品業、消費者、動物保護等團體推薦專家組成,並舉行公民會議,取得共識後,才能決定是否開放。
每逢食品發生問題,媒體、政客都說「政府要保證安全」,灌輸民眾一種「絕對安全」的觀念。但食品添加物只有毒性高低,沒有絕對安全。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專業的事應留給專家認定,立委打算修法,明訂瘦肉精『零檢出』,是政治凌駕專業。」
目前政府允許飼料添加的藥物有幾十種,至於食品,做香腸臘肉時會加入硝,因為硝是肉毒桿菌的剋星,如果不放,香腸臘肉便是極端危險食物。如果連檢出限量都不可以訂定,要「零檢出」,必須全面檢討現行允許的添加物。
任何毒性物質對健康的傷害,受藥品本身毒性強弱與濃度、暴露時間等因素影響,攝取過量都有害;補品、保健品亦然。談瘦肉精對健康的影響,不可視為零和遊戲,失去理性討論和決策空間。
未必「天然的最好」,黃豆是素食者主要食材,但黃豆含有植酸、寡醣、凝血素等有毒物質,如未加細心清洗蒸煮,可能要人命。中山醫大教授胡素婉說,國人喝的水可能有重金屬殘留,吃的青菜有農藥殘留,加上環境中的有毒懸浮粒子,加乘作用可能危害變大。
推動有機農業、重視食品安全,減少農藥和不必要的添加物確有必要。但有機農業並不「絕對安全」,歐美都曾爆發出血性大腸桿菌汙染的問題,台灣有機農業也出過紕漏。如今反美牛民氣可用,行政院專家小組又迫於外界壓力,會議全程公開,這會不會使贊成添加瘦肉精的意見不敢表達出來。
養豬戶反對瘦肉精,跟農民反對農產品進口一樣,不無護衛商業利益的考量。討論問題要平衡風險與利益,不應把風險「極大化」。在一片反美牛聲中,公民會議如果納入非專家、利益保護團體,會不會民粹凌駕專業?
美國商務部次長桑傑士原訂來台訪問,行程突然取消,不願說明原因,但同時發出新聞稿,抨擊我方禁止含瘦肉精牛肉進口的決定。美國牛肉相關業者是非常有力的遊說團體,以政治獻金牽制國會,阻擋新的肉類安全規定。
美國年底要大選,提高就業率、提振經濟成為焦點;農業州議員不斷要求開拓市場,國會議員與總統都有選票壓力。美國對台灣的瘦肉精議題特別在意,真正目標是中國大陸,目前大陸對美國肉品全面設限,也絕對禁用瘦肉精,未來是否對美牛開放市場,台灣處理的先例影響很大。
美牛進口需要衡量的已不只是食品安全及台美貿易關係,還有政治與外交的考量,也超越了食品專業範疇,是美國民粹凌駕台灣的食品安全評估。如何善了,有待慎重思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