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年代像一九八○那樣,充滿詩的藝術面貌,與紛雜的聲音。台灣現代詩自一九五○以降就一直很熱鬧,但我寫詩、讀詩的一九八○年代,有一群同樣早慧、熱情瘋癲、自識不凡的青少年詩人,造就了一個絕版的詩之年華。
《南風》、《象群》、《新陸》、《地平線》、《薪火》、《珊瑚礁》、《同溫層》、《四度空間》…… 一個個年輕的詩刊同仁社團、一本本小如手掌、長如煽板、方如花磚的詩刊,躲藏在東區的「春之藝廊」、公館的「人文空間」、「杲杲居」、耕莘文教院、香草山書店、書林書店,乃至詩人的朋友開的什麼怪店,都可以看到這些編排雅緻、用紙大膽,文圖並茂的詩刊身影。
「詩就是小眾,是金字塔中一撮人看的,怎樣?」有些詩刊居然標示:本期限印三百五十冊。本書編碼:311。還有,本書手工製作限量一百本。本書為23/100。真是教我看了膽戰心驚,深怕買得太慢就沒得買!限印版:e東半球台灣中文版四百冊。天呀!好狂的口氣呀,難道還有西半球的外國版嘛?實在太有自信、也太幽默了。
詩集詩刊印得少,詩人一點也不膽怯,反而昭告讀者:就是保證會絕版,所以你要把握時機,趕快買下來!這種宣言的姿態,在彼時是多麼刺激我收藏的情緒呀!所幸,我也逐漸加入這些詩社的交流,日後的詩刊幾乎都是互相換來換去,省了一些錢。而這些一九八○年代,屬於詩之年華對某些人來說,當是另一種絕版的記憶了。
而此遺風,竟搬到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且瘋狂的不再限於詩人組成的同仁詩刊社,而是一些年輕有為、獨立出資的小型出版社:比如陳夏民的逗點文創結社、劉霽的一人出版社、許赫跟沈嘉悅、林群盛三人組的角立出版、兩個女生合作的南方家園、鴻鴻的黑眼睛、淡水有河BOOK是書店也出特殊的詩集、虹出版、點出版、文化工房……他們最大共同點,就是堅持只出自己喜歡的書、以出版詩集支持努力的好詩人,且將書籍設計得非常大器、簡約、時潮,品相跟印量有著一九八○的調調。
自二○○九年陸續成立的這幾家獨立出版社,是兩年來詩集出版超過一百五十本的強力軍。尤其角立更以純出詩集為宗旨,有些印得非常漂亮精緻,售價超過四百元。這跟早期的詩與藝術結合出版如出一轍。
從前詩集封面所用的作品不乏陳庭詩、劉國松、李錫奇等大師之輩,而現代詩集常與藝術新銳合作,或攝影、或插畫、或詩集本身就是紙雕、摺紙、金屬包裝、賽璐璐透明塑膠印成的投影詩集……總之,隨著時代科技跟素材的多元,詩集帶來的時空意義、美學與文學上的多重價值,讓我感懷不同時期的詩人風華,見證現代詩面貌流轉的樣貌。
一書一故事。關於作者的、我與書本身的相遇過程。我感覺它們不只是書,而是一個會凋零老舊的肉身靈魂。藏書近三十年,我仍在書海之中,搜尋著喜愛的詩集。因為,它們就是打算「絕版給人看」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