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君為文,不事雕琢,長於心理描繪,而以空靈淡雅勝。其情致有如綠野平疇,行雲流水,令人超逸意遠,餘味常在欲言未言之間。
這是為琦君第一本書作序的張文伯寫的評語。出書時琦君三十八歲,剛來台灣不過五年,正在司法行政部當小公務員,公餘則擔任《國風》月刊助理編輯。
《琴心》是來台幾年間所發表的文章總集,有小說也有散文,為了給自己作紀念而自費出版,請梁雲坡設計封面。作者很喜歡它從《琴心》兩字聯想的圖案:「畫的是一台鋼琴,一隻手提琴。看去似圖案又似現代畫……」,「於是這本淺陋的散文小說全集,就此披上一件精美高雅的衣衫,和世人見面了」。
因為是自印,由「國風雜誌社」掛名,在一九五四年書一出版,琦君便「小販似的騎著自行車,載著書」到台北衡陽街各書店挨家寄售。沒想到銷路很好,佳評如潮,兩年間五千本銷售一空,但從此也絕版了。如今看到的《琴心》乃初版二十六年之後,一九八○年重排再生的「爾雅」版,新版盡力保持著原初的樣貌,除了一篇感懷三十年寫作生涯的「校後記」。
琦君當年寫書心情,因再版得以保留與重現。她說:「這裡面沒有瑰麗的文采詞藻,我只是樸實地用膚淺的文字,傳遞出我的點滴心聲。這一字一句裡,有我的歡笑,有我的眼淚,有我對過去不盡的懷戀,對未來無窮的寄望」。依然是我們熟悉的,琦君一貫溫柔敦厚的文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