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樹 之 歌 佛傳系列3 心光道途

文/奚淞 |2012.02.27
1049觀看次
字級

清晨赴新店山頭散步。植物、土地,早晨穿透林蔭的光線,令我回憶起旅行緬甸時,見僧侶走過鄉野,向村民進行每日一次托缽乞食的情景。

年長的比丘著褐紅袈裟,容態虔默,雙眼低垂,彷彿全部的心神都集中在赤足與泥地的接觸上。如此,足起、足落,兩腳緩慢地前移彷彿成了天地間最重要儀式,令好奇旁觀的我也為之屏氣凝神。

這豈不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僧團中比丘身姿的重現嗎?平凡的走路,居然呈現佛教修行最精妙「正念──四念住」法門:「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緬甸僧侶托缽行腳時,純然正念正知、活在當下。雖只是從外表觀賞,我也似乎沾得了法溢。

專注於身心當下狀態,進而如理作意地處理日常事務,是佛法修行人最重要的功課。德籍斯里蘭卡高僧向智尊者,曾讚嘆「正念」法門:以類似於「小心足下」這樣樸實的專注力,居然使「念」最後顯現為「阿基米德點」,在這支點上撬開了世間大量循環不已的「苦」的兩個停泊地──無明與渴愛。如此偉大的教導,只能出自佛陀超凡的心靈。

也正是懷著這樣的感動,我於一九九九年繪成了〈釋迦下山〉油畫。畫面背景,與其說是佛陀當初修行所在的迦耶山,倒不如更像是台北新店的小山頭。晨光由畫面右上方的林隙,透泄向左下迂曲的山道,把泥地照成一片黃金。以此,或可以象徵佛陀超凡的心光,為世人澈照出一條修行的坦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