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林品詩】 辛牧的〈午茶〉

喬林 |2012.02.27
2229觀看次
字級

※詩人

辛牧(一九四三年-)曾任職台塑關係企業多年,長期主編《台塑月刊》。十九歲開始發表詩作。

一九七○年與蕭蕭、施善繼等三人,邀集林煥彰、林佛兒、景翔、陳芳明、蘇紹連、黃榮村及筆者,成立「龍族詩社」發行《龍族詩刊》,至一九七六年共發行十六期後停刊,辛牧也因獨資創業忙於公司之經營而停筆,直到一九九九年才重提詩筆、並兼任《創世紀詩雜誌》主編。已出版詩集《散落的樹羽》、《辛牧詩選集》,作品入選《七十年代詩選》等多種選集。

※品詩

〈午茶〉一詩寫於二○○七年三月,作者時齡六十四歲,已歷經數十餘年的生存際遇。此時,他放空自己地坐著,凝視著面前透明玻璃杯裡浮在水面被揉成團的乾燥茶葉,在浸泡的水中漫漫吸回原初被榨乾的水分,茶葉漫漫舒展開來,恢復到當初被摘下的原狀,因而有了原初的重量而沉甸杯底。在飲者的作者心想,那重量是失去了數十餘年的靈魂。

整首詩的運作,是從透明玻璃杯中被揉捻成圓球狀的荼葉,而至舒展回原初的葉片,在其時間流動、葉片形象還原運動中的凝視到冥想的參與中進行。

被採摘下來的茶樹嫩葉,先被攤在陽光下的曝曬蒸發水分,而至萎凋,續以外力抖動攪拌、團揉,破損葉緣細胞並使之捲曲成形,經由接觸空氣發酵,再高溫炒熟,抑制茶葉中殘餘酵素活性,好讓破壞的茶葉細胞組織汁液流出,黏附於茶葉表面,以便沖泡時可溶成分易於溶出,釋出茶葉的香氣及滋味。「捲曲的葉子」的此一歷程,一如六十四歲過往人生。那「捲曲」裡包裹的是「鎖住整年的心事」,是不能泡水打開的,因此它「是怯水的」。換句話說,那不過是一場虛幻。

一五五五年日本禪師泰根壽夫在圓寂前寫下此一短詩:「我高舉吾生之鏡/洞照我的容顏:六十年。/我揮臂擊碎幻象——/世界一如尋常。/萬物各就其位。」他的靈魂在離開世俗身軀之際,舉鏡觀看六十年歲月的自己容顏,自我與世界的現實相,不過是一虛幻的存在,因此他揮臂擊碎幻象,世界一樣一如尋常,萬物也仍然各就其位,世界不會覺察到自己來過或離開。由此泰根壽夫禪師觀看到的自我影像智慧,接著來讀詩裡的以下幾行:捲曲的茶葉「在杯中/慢—慢—的潰開/不經意的感染/飲者的心/恰如杯底沉甸的葉片」。

「慢—慢—的潰開」是一種「情感狀態」,而至「不經意的感染/飲者的心/恰如杯底沉甸的葉片」,這意味著從「情感狀態」轉變到有意識的高一層次「審美狀態」。泰根壽夫禪師觀看到自我與世界的現實相,只不過是一虛幻的存在;而本詩作者看到過往幾經奮鬥經營,而致身心捲曲的葉狀,水一泡開,仍要回到當初生命的沉重與葉狀,不因以往的辛勤努力而變形。此當是作者領悟到了禪師的本來就無事的人生命題:「塵歸塵,葉歸葉」。

唯人生漫漫,又不得不無事,故在觀及「鎖住整年的心事」的「捲曲的葉子」「慢—慢—的潰開」,作者「便感覺到」一生奮鬥的往事「是怯水的」不能打開;「捲曲的葉子」裡努力包裹著的澀、酸、甜、苦過往人生工序影像,無不都是諸般幻覺,一打開回首觀看,只會是如今才有了的生命哲學「味覺」後的「空無」品嘗。

整首詩短短的幾行,便已盈滿了對人生自我觀想的詩境與感性,接收完此詩訊息,一時令人動容。人生何哉?何必苦苦追求,甚至有人要用到不擇手段!(本專欄每周一刊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