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間,後山花園平台旁,簡陋的鐵皮屋門口,販售飲料、湯麵、粽子等等,方便來山的遊客誤餐時可以解決吃飯的問題。過年是寺院的重頭戲,全山出家眾、義工菩薩總動員,為了因應一天來山超過十萬以上人次,要讓這麼多人可以填飽肚皮,吃飯這個問題考驗定力與智慧。
雲居樓大齋堂可供應四千人,其他在各個據點,隨處設立的自助餐、便當、簡食等等,任君挑選。過年在雲居樓支援過堂,一頓飯的備辦是體力耐心的極限挑戰。天微亮,團隊是分工也合作,先抵達齋堂的人,會主動提著水桶開始擦拭桌面,大廳的燈亮起,推車載滿空碗,每個人專注排列碗筷,那肅靜那端莊的神情,如同膜拜神佛的虔誠。原來,吃飯不單是飽食而已,是深藏一般人看不到的神聖意義。
新春,佛陀紀念館的禮敬大廳,車水馬龍。茶飲、超商、星巴克、烘培房、漢來蔬食、健康酵素、堅果食品等等,任來客思食得食,一番美好的善意,卻因有心人曲解,佛門聖地鬧哄哄的,心想,鬧哄哄的是誰?不是日夜伴青燈古佛的我們,是川流不息的遊客呀!人間佛教普門大開,眼前這些種類繁多的美食,不是為了山居靜修的我們設立的,是為了適應千萬民眾日常生活的便利習慣。紛亂的是我們這顆妄想分別的心,與這些喧譁的外境何關?「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那日偷得看稿、行堂的空檔,往後山的「佛光大道」走到佛館。一路是參拜的心境。大廳的獅群,要人們深入經藏,住在法中,心無所懼。那溫和負重的大白群象,要我們掃去心地汙濁,在堪忍的娑婆世界,擁有大象的勢力,你才能跨越生命的憂悲啼哭。
走在筆直的成佛大道,潔淨的路面像琉璃水晶的清涼。一進本館,普陀落伽山,那高大的千手觀音,靜定的與我相視。
每每凝視觀音,跪拜在地的我,不自覺,淚海就會翻騰。這樣的悸動,不少人都有過吧。因為,大慈大悲的觀音聽得到眾生最深層最難以言喻的苦楚。相信觀音,再黑暗的谷底,遠方都有一道光指引我們再向前。
「你不孤單的」,含笑的觀音對著海潮般湧進的人們,輕聲說著。你怎麼會孤單呢?在無量生命的長河裡,你遇見過我,我給予過你無私的關愛。我讓你遇見是要你相信,每一世的旅程,你和我一樣,在愛與關懷中學習,然後壯大內在的清淨力量。
在佛陀紀念館,我遇見觀音菩薩。彷彿回到了童年,外婆發給小孩每人一張白衣神咒,我低頭誦著:「天羅羅地羅羅,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問著外婆,那紙面上好看的「媽媽相」是誰?外婆說,那是觀音媽媽。
你在佛館遇見了什麼呢?是寂靜的觀音還是吵雜的人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