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化浪潮下,擁有一百三十二年歷史的美國伊士曼柯達公司因虧損累累,向法院聲請破產保護。百年老店柯達走向破產命運,凸顯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企業經營者若未能及時把握改革契機,最後註定走向衰敗與毀滅。
一九七○年代,柯達幾乎壟斷美國九成以上膠卷市場,八成以上相機市場。它曾是第一家推出彩色膠卷的公司,也是第一家發明數位相機的公司,更是最早把相片PO上網的公司。不過,柯達卻未能看清市場趨勢,死守著膠卷與傳統相機市場,最後被自己發明的技術打敗了。柯達市值從極盛時期的三一○億美元,跌落到只剩一點五億美元,員工從十四萬多人裁到只剩一萬多人,衰敗的急速令人不勝唏噓。
一家企業能存活百年,通常經過大風大浪,千錘百鍊;如果後繼者無法察覺時代變遷的大趨勢,掌握改革的契機,可能就慘遭淘汰。在台灣,有不少老店因未能及時轉型而消失,也有老店因繼承者勵精圖治扭轉頹勢,開出一片新天地。
一百多年前,茶葉曾是台灣第一大出口產品。由於人工成本不斷上揚,大陸低價茶興起,一九七○年代中期,許多茶行開始從外銷轉做內銷,各地茶館林立,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取而代之,揚名國際。來自廈門的有記茶行迄今傳到第四代,由於茶葉外銷盛況一去不返,經營者靈機一動把製茶工廠變裝為茶博物館,讓消費者認識製茶的過程與歷史,這項改變讓百年老店有了新風貌。
在網路數位時代,電腦打字取代了書寫,許多年輕人不寫毛筆字,毛筆的銷路大減。百年筆莊林三益的毛筆產量從極盛時期占全台四成逐年下滑,近年來淪為夕陽產業。第四代經營者為了避免百年老品牌凋零,努力將製作毛筆的技術轉型做化妝用的粉刷、指甲繪筆,這項轉型意外打開了市場,讓百年老店找到生存的利基。
同樣地,原子筆興起,大大衝擊鉛筆的市場,早年以製作玉兔鉛筆起家的利百代,在鉛筆銷量年年下滑之後,把工廠轉型為鉛筆學校,成為特色觀光工廠,教導小朋友認識鉛筆製作過程,同時推出具有紀念意義的結婚鉛筆或勵志鉛筆,讓古樸的鉛筆除了寫字、畫畫之外,有了特殊的紀念意義。
從有記茶行、林三益筆莊到玉兔鉛筆學校,新一代接班人努力推動轉型,不僅開創了新市場,也保住了百年老店的招牌。相對地,曾經擁有多項輝煌記錄的柯達公司,因為害怕改變而死守舊市場,終究無法避免走向破產的命運。由此可見,一家企業負責人的決策與改革魄力是企業存亡興滅的關鍵。
企業如此,國家亦然。半世紀以來,台灣向來以經濟成長為導向,如今面臨了轉型的關鍵期,由於貧富差距不斷擴大,民間要求公平正義的聲浪日益高昂。馬總統已宣示要大刀闊斧改革,新閣上任後,首要任務是擬定施政優先順序,凝聚共識,把握改革的契機,讓台灣的經濟真正能夠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