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團體推己及人,在營運與募款步上軌道之後,成立庇護工場商品行銷網路平台,協助其他單位讓更多人「走出來」。
由政府補助,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出人力,承擔全台非營利組織商品的物流與金流管理,由於非營利組織內常有人力不足的問題,用一個網站作統整,就能解決。網站架設至今八個月,已有七十六個會員加入,進入對外行銷階段,過年前每日訂單皆有二至三筆,協會認為「是好的開始」。
對於能嘉惠所有弱勢族群的電子商務平台營運狀況,腦麻協會社工企畫王靖諠表示,協會為其他非營利組織做物流查詢及代追未繳款項,統一分配資金。
去年十二月做過兩次媒體宣傳,效果很好,但網頁改版後,希望重點放在給消費者清晰的資訊上。
說起建置平台的動機,她解釋,全台非營利組織多數靠政府補助,不過政府僅能補助輔導員的人事案,要發展成自給自足模式,只能靠手工藝品或商品,所以發想出這樣的平台,期許幫助更多機構。
捐款高於政府補助
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推己及人,是因為該機構早期靠政府補助服務腦麻患者,經費減少後,他們設想靠舉辦活動,吸引企業認同協會的理念,進而贊助經費,他們的策略成功,如今民間捐款的比例已高於政府。
王靖諠說,每一次協會辦的活動如身心障礙微笑攝影展、地板滾球運動皆很成功,募款順利,參加人數都在五百人上下,活動能兼顧協會宗旨:服務、宣導並關懷患者。
協會資源發展組組長林恬說,活動能辦得如此順利,關鍵在「活動並非一次性,對象不只是腦麻」,協會有一個特殊的思維:要讓大眾接納腦麻患者、企業給予支持,就得讓活動如地板滾球,變成台灣正規的運動項目,一方面供所有行動不便者參與,另一方面為台灣培養殘奧選手,每次舉辦比賽,會鼓勵各區身障孩子報名,「他們願意走出來、和社會互動」都在活動用意中,去年舉辦兩場次,每場有六百人競賽。
要推廣地板滾球運動,得先在各地成立社團,社團師資來自學校教職人員的培訓,通過研習的老師或物理治療師,可以成為社團的教練資源,協會只負責全台性的統籌、經費申請。不過,師資只是第一個需要的條件,其次還有球具與身障者練習時的交通問題,「球具多由國外進口,單價高,學校採購意願低,得靠協會想辦法補助;考量交通不便,復康巴士不足,只得在他們原有的社團時間上安排練習、推廣。」現有資源只能用在前端,以致當地方社團面臨困境時,協會就得代為募款。
效率和產能跟不上
讓地板滾球風行的目的,是間接為未來的腦麻患者創造就業機會!林恬指出,不同階段的腦麻需求就不同,六歲前的孩子需要早療,家長要復健與就醫的討論;六歲至大學的孩子需要教育,特殊孩子的升學管道與眾不同,閱讀與學習相形困難,家長就有資源需求,協會必須提供講座、資源取得的方式,另為家長辦經驗交流的聯誼會。畢業後進入職場,重度的孩子職場被接受度低,尤其缺乏無障礙空間是被拒絕的主要因素,而中度者被安排去做清潔、行政,大學畢業的高學歷者,可以做簡易維修工作。
腦麻的職前準備有半年,學習就業基礎課程和實際操作,調整心態,媒合超商工作後,就輔員得觀察調整,作職務再設計的改善,「從前我們提供腦麻電腦資訊班,他們能運用photoshop去修剪婚紗相片,但發現技術可以學習,卻缺乏美感,要再訓練美學概念,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林恬無奈的說,職訓局要求一至兩年的學習後就得去工作,可是對腦麻患者而言,太倉促了;學習慢也是一個問題,雇主寧願聘用大學生,效率和產能都會比他們優。
若學校能從小培養地板滾球的運動選手,就業機會能多增加一些,此外考量到其他身心障礙者就業的困境,公益商城結合政府與民間資源的媒介,是照顧弱勢族群及失業人口的、創造就業的新機會,現在網站上陳列的優質商品包括手工藝品、日用品、美食宅配,也有八八風災重建或弱勢農會參與,協會希望真的能協助各單位旗下的個案及就業弱勢者改善經濟。
「愛購99公益商城」網址:http://i-go99.web66.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