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善財童子拜別最寂靜婆羅門後便繼續南行,不久便來到南方「妙意華門城」,拜謁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兩位善知識為善財童子宣解「幻住解脫法門」。

所謂「幻住解脫」是指一切染淨之法皆從緣起,能所境智並無定性,依幻而住,亦指一切因緣所生法。經疏上對「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也另有詮釋,「德生」表「淨智」,為「萬德」所生;「有德」表「淨悲」,為「眾德」之本。因此,兩位有悲智相導、悲智雙運之意。
根據經疏上的記載,「妙意華門城」在意義上頗具美感,其因有二,首先是此城門因為開滿「蘇滿那花」故得其名;其次是說明求友(善知識)之妙意如花。
〈慈容五十一現〉版畫與善財童子參訪無關,卻首次出現西方肖像畫的構圖,畫面中人物貌似傳教士,其版畫背景也甚有趣,可以看到保留了象徵觀音的淨瓶、香爐和雙手合十的童子。
因此,總的來說,版畫內容除了呈現東方傳統的觀音信仰外,同時也說明了西風東進中所出現的耶教信仰,以及西方傳教士在明清之際的影響力。
偈語作者不詳,原偈語為:「樓閣玲瓏彈指間,蜃樓海市不同班;法輪周匝全無礙,如是我聞第一關。」其中「樓閣彈指」、「蜃樓海市」、「法輪無礙」,具體說明「幻住解脫」之不思議境,並以「如是我聞第一關」的禪意做為結束。
雖然此處偈語作者不詳,不過不難端看出作者試圖以禪宗返照式的「第一關」點出禪意中的悟性和解脫。
我們都知道,所謂「關」原來是閉門用之橫木,也有交通關口之意,不過禪宗的祖師卻喜歡以此來呈現所參悟緣起緣滅、隨處自在的生死大事。
撥草參玄,只圖見性,
即今上人,性在什處?
識得自性,方脫生死,
眼光落時,作麼生脫?
脫得生死,便知去處,
四大分離,向甚處去?
兜率禪師在《無門關》所記載的三問是禪宗著名的「兜率三關」:「見性」、「生死」、「去處」,我們該好好想想!
紅燈停,綠燈行,那麼,天空是藍色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