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詩歌裡,寫龍的不是很多,佳作更是少之又少。這其中不乏名家,像白居易寫過〈黑潭龍〉、韓愈寫過〈龍移〉、陸游寫過〈龍掛〉,這些詩的水準當然不低,但與詩人的其他傳世作品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反而是「業餘詩人」的金海陵王完顏亮有首〈詠龍詩〉頗有意思:「蛟龍潛匿隱蒼波,且與蝦蟆作混和。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這也難怪,古代帝王自認是真龍天子,藝術源自生活,完顏亮畢竟當過一國之尊,人家有「生活」啊,呵呵。
龍詩歌裡,不以龍為主角,反而更容易出彩。
譬如,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有兩句:「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雖是寫畫寫馬,配角龍也很傳神,堪稱千古佳句。
又如李賀也極愛用龍做點綴,他的〈雁門太守行〉最後兩句是:「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李憑箜篌引〉中也有兩句:「夢入神仙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鬼才就是鬼才,這般佳句真個是驚天地泣鬼神了。
詞牌、曲牌裡帶龍字的不少,像「水龍吟」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詞牌,蘇軾、秦觀、辛棄疾、陳亮等宋詞大家都填過不少這個詞牌的絕妙好詞。為什麼龍詩歌裡佳作不多呢?想來,龍誰都沒見過,想把沒見過的東西描述到令人眼前一亮,的確有些強詩人所難了。
中國古典小說裡,提到龍的不少。像「三言二拍」裡就有不少有關龍的篇章:《喻世明言》第三十六卷楔子故事是「石崇斗富」,石崇發財就跟龍有關。石崇乃晉朝巨富,他年輕時在江中射魚為生,夜遇江中老龍王求救。次日石崇見兩大魚相爭,他射殺了後面大魚,救了老龍王。老龍王知恩圖報,贈以珍寶。
《初刻拍案驚奇》開卷第一篇〈轉運漢巧遇洞庭紅,波斯胡指破鼉龍殼〉講到,蘇州文人文若虛出海散心,撿回一個烏龜殼,回國後有波斯商人重金購買,商人說此是龍生九子中的鼉龍之殼,殼中有二十四顆夜明珠。
《說岳》裡也提到了龍。第一回〈天遣赤鬚龍下界,佛謫金翅鳥降凡〉,說岳飛是「大鵬鳥」投胎,金兀朮是「赤鬚龍」下界,而秦檜則是黃河虎牙灘一隻「蛟虯精」轉世,這蛟虯也是龍生九子之一。作者為了照應開頭,還在結尾處說黑虎托生的牛皋一輩子沒打過金兀朮,臨老騎在金兀朮背上,結果「虎騎龍背,氣死兀朮,笑殺牛皋。」以上這些雖有迷信成分,但讀來十分有趣。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