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源》經典名句】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編著/文心工作室 |2012.01.29
4144觀看次
字級

◎名句誕生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歎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鮑照‧擬行路難十八首之四)



讀懂名句

水自高處流瀉而下,便隨機地朝東西南北方奔流。人的一生富貴貧賤冥冥中亦有命定,何苦整日嘆息憂愁為難自己。不如飲酒暫且放寬心胸,舉杯飲酒停下了吟唱行路難的歌聲。但是人心又不是沒有感知能力的樹木、石頭,不過是欲言又止躊躇不敢言說。

名句故事

魏晉南北朝,社會門戶之見極重,素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之稱。鮑照礙於出身貧寒,仕途有志難伸,就連他想要獻詩臨川王劉義慶以毛遂自薦,都因出身低微一度遭到阻止,後來雖為劉義慶所用,但受限於門第制度,也只能做些無足輕重的小官,從這首行路難便可以看出其內心對命運不公平的埋怨及萬般無奈。

鮑照有感於人生就像水一樣,引之東流則東,引之西向則西,人人際遇不同,無法選擇只能無奈承受,因此他勸慰自己順應命運,豁達以對。但人非木石,怎能不為外物所觸發?而理性又難以壓抑激動不平的情緒,只好藉酒來宣洩不滿。

畢竟官場的門第之防,又豈是一廂情願可以改變?於是在詩的末句中,鮑照以反詰筆法來凸顯滿腔憤慨,將氣勢推向高潮,並在最後急轉直下——為了生計,只能忍氣吞聲過日子,以創作來抒發情緒。萬般無奈的心聲,不但為全詩作了收攝,也譜出了詩中人生的基調。

新說名句

〈行路難〉原為漢代民間歌謠,後經文人編寫收入樂府,由題意可看出,旨在抒發世道艱難,堅持理想而行但卻屢遭挫折之痛苦。

李白曾經極受唐玄宗賞識官至翰林,卻遭高力士妒忌中傷,玄宗聽說讒言,李白被迫辭官離開長安,便作〈行路難〉三首,借以發揮抒發宦途險惡,難免遇到艱難險阻,進退得失間心境之起伏。

永貞之變後,柳宗元被貶至永州時亦寫下〈行路難〉三首,以夸父追日為例,讚揚追求實踐理想不惜犧牲生命的行為,並諷刺只圖每日溫飽目光短淺之人。

杜甫〈醉歌行〉:「酒盡沙頭雙玉缾,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亦脫化自本句。

行路難,簡單的三個字,卻點出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無可避免遭遇挫折或不被了解倍感孤獨的時刻。(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