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貽上,號阮亭、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世稱一代正宗、泰山北斗,與其門生稱為新城詩派,有《神韻集》、《唐賢三昧集》、《漁洋精華錄》、《池北偶談》、《香祖筆記》等。其《神韻集》論詩取司空圖《二十四詩品》「味在酸鹹外」,及嚴羽《滄浪詩話》「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為宗旨,推崇沖淡、自然、清奇的風格,李重華《貞一齋詩說》斥為「矮人觀場」。
見其〈符離弔潁川侯傅公〉的敬仰與憑傷:「躍馬千山外,呼鷹百戰場。平蕪何莽蒼,雲氣忽飛揚。寂寂通侯里,沉沉大澤鄉。潁川湯沐盡,空羨夥頤王。」康熙二十三年,王士禛由南海驛經安徽符離,祭唁明朝功將傅友德。傅友德受降明太祖朱元璋,封潁川侯,後遭賜死,王士禛《居易錄》云:「古來功臣之冤,未有如穎公之甚者。」
首聯對仗精采,氣象雄渾,氣勢遄飛,彷若傅公馬上神采重現,千山揚耀,擎鷹百呼,雄霸戰場。
頷聯寫景廣穹,草原平曠,野色青青,傅公飛驥奔逸,雲散氣聚,臂鷹羽翮盡展,振翅高翔,以鷹狀傅公風雲舒卷之姿,堪以匹類漢高祖〈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頸聯以對仗示動極生靜,從高亢轉輕吟,傅公舊居死寂,理應絡繹人潮。「通侯里」見陸龜蒙〈幽居賦〉:「秦伯勾吳,通侯舊里。」通侯里本高門赫之居,此代指傅公居室,大澤鄉乃秦末陳勝、吳廣起事處。
尾聯寫傅公後代淪為百姓,失去先祖庇蔭,徒慕陳勝死後哀榮。潁川即潁川侯傅公,湯沐代指封地,《禮記.王制》:「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以一邑賦稅予方伯、諸侯洗沐之奉。夥頤王即陳勝,見《史記.陳涉世家》:「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為夥。」夥頤是同夥召喚聲,此處借稱陳勝。漢高祖為陳勝設守啄(守墓)三十戶,陳勝雖非漢高祖臣子,然滅秦對漢帝霸業有功,漢高祖念之。傅公為明太祖勝臣,帝王報恩卻不如陳勝,王士禛的悲慨,傅公的冤情,令人欷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