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魚護生 人類請轉彎

楊慧玉 |2012.01.14
635觀看次
字級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中華白海豚也開始活躍於西海岸,當地居民便暱稱牠為「媽祖魚」。從耆老的口中可得知,中華白海豚早已存活在台灣西部海岸,但直到二○○二年,經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調查,才正式證實牠們定居於台灣西海岸。

長期的島嶼隔離,使得台灣的中華白海豚族群,逐漸演化出有別於亞洲其他各國的印太洋駝海豚族群,但是因為環境受到干擾及破壞,導致面臨瀕臨絕種的困境,目前僅存八十幾隻。(國際自然IUCN保育聯盟)保育紅皮書並於二○○八年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等級。

中華白海豚主要活動於離岸三公里內,且水深約十五公尺的近岸水域,出沒區域集中在苗栗、台中、彰化與雲林近岸淺海。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周蓮香近三年來,針對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以近岸航線目擊率最高,但為覓食或追逐魚群,白海豚偶而會在溪口附近打轉,或離岸往深海移動。

此外,又透過長期水下聲學監測,顯示白海豚活動模式以春夏較高,冬季最低;且每日漲退潮明顯影響白海豚活動,以乾潮與漲潮時較為活躍。

周蓮香表示,從研究中可以發現,雲林海域是白海豚重要的生殖育幼棲地。據海上調查,有百分之四十八的群次為母子對,其中有十五隻是母親,且每年至少有十一到十四對母子,占族群百分之三十的比例;且年齡結構以青少年為主,占逾九成,成年期甚少,甚至沒有出現老年期。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執行秘書甘宸宜指出,白海豚是海洋生態的指標,目前台灣的白海豚所面臨的生存威脅包括棲地消失、汙染、淡水流量減少、噪音騷擾及漁業活動等,體型普遍較瘦,顯示所生存環境不佳,食物來源少。且白海豚壽命約四十年,據調查台灣成年、老年期的白海豚較少,其原因目前只能推測,環境不佳導致早夭,可能是原因之一。

出沒於台灣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似乎與國光石化、六輕等工業區連繫著「敵長我消」的臍帶。據周蓮香的調查顯示,雲林沿海的白海豚主要出現在水淺、受淡水影響,且酸鹼值較高的沿岸海域;覓食行為明顯隨酸鹼值的降低而減少;而位於六輕工業區的放流水口附近,正是海水酸鹼值較低之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