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風的輕拂裡,想起了許多遠去的往事。
有一年,我們應邀到台中參觀訪問,我巧遇了從前在傳媒界認識的朋友。
那是一個清麗脫俗的女子,據說,學生時代曾經登台演過張曉風《武陵人》一劇的女主角。
《武陵人》的劇本源自〈桃花源〉,只是給予新的詮釋。武陵人願意離開桃花源,擁抱紅塵苦難,他以為,苦難才是真正的或更有意義的幸福……
佳人依舊美麗,也可謂得天獨厚了。
暮春三月,我們相遇卻又分手,王維另有一首送別詩〈送沈子福歸江東〉: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就在楊柳依依的渡口,旅客稀少,船夫划著船槳往臨圻前去。只有我的相思之情,就像春色,遍及江南江北,一路送君歸去。
詩人極善於聯想,卻完全不見刻畫的斧痕,詩裡有著深厚的友情,以心中的思念和眼前無邊的春色相結合,讓人一讀三嘆。
我又想起了年少時參加過的一個研習會。有個男生提到,他常在假日時,從中部搭車跑到台北來看藝文表演。有一天黃昏,他趕到藝術館,可是買不到票,還是窮學生的他就站在門口等,「難道會等到一張票嗎?」當然不是。那次的舞台劇也是張曉風的劇本,後來遠遠的見到張曉風走來,還有一大群的人跟著簇擁過來,他向前致意,並告知自己的困境。張曉風立刻視他為貴賓,領他進場。
對一個劇作家來說,能把戲呈現給愛戲的人來看,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
在那樣淳樸的年代,曾經那樣溫暖的被對待,到現在我偶爾想起,也仍然覺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