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瑜(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鄒姓小兄妹離家「自助旅行」四天四夜被尋獲,引起軒然大波。
記者說,他們有如《頑童流浪記》裡的冒險過程;恆春警察分局的員警則認為:「這對兄妹真的非常天真,竟想徒步完成環島的夢想」;網路上也有人覺得:「這個孩子非常有潛力及行動力,以後一定會有大成就」;另有一位孩子說:「如果我有這樣的哥哥,我一定會爽死。」但媽媽立刻回應:「那我就把你們打死」……
就讓我們從教育觀察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孩子的特質吧!
他的學業成績全校第三名,英文、游泳、運動也都是佼佼者。
此外,他對事物、環境觀察細膩,喜歡做研究,除了會自動蒐集跟爸媽出遊時的景點手冊,也會自己規畫路線,準備環島細節;最重要的是,孩子體內那股「冒險家」的探險性格,刺激了他在獲得四千元獎金以後,馬上決定帶著妹妹展開環島之旅。
這當中,孩子認為自己已經經過了縝密思考,也做足了功課;但事實上,他對父母不告而別、不聯絡;認為四千元就能環島;憑著模糊印象就帶著妹妹出走……
抽絲剝繭來看這個孩子的發展,我想,有一部分要歸因於青少年階段的衝動特質,強化了他的認知而促成行動;就教育的觀點來看,我想不管是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應該要負起一些責任。
雖然這個孩子的爸媽經常帶他們出遊,但是孩子對於每天住宿、吃飯、玩樂……所花費的費用,卻無實際感受。
這可能要提醒家長,當孩子對金錢有意識的時候,成人就應該幫助他們了解,原來一間房子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把零用錢存起來就買得到;原來不是伸出手,就有剝好的水果可以吃。
在出遊前,若父母能讓孩子參與行前規畫,甚至讓他們負責擔任領隊、導遊、記帳等工作,對孩子未來獨立出遊會很有幫助。
我也相信,這位鄒姓哥哥經過了這次事件,應該會有許多的省思,等他再長大一些,除了會笑看自己的年少輕狂,或許更能利用他的聰明才智,展現獨特的想法,在某一個領域有傑出的表現;當然他的行為也為後進的學子留下了一些教訓。
公司裡有一位同仁把這對兄妹的故事帶回家告訴五歲的兒子,兒子覺得很有趣,但似乎不喜歡睡車站、草叢的過程,當媽媽問他:「你以後會想去冒險嗎?」孩子回答:「媽媽,我以後也想去冒險,可是我會帶你和爸爸一起去。」誰說小小孩不懂,瞧!這孩子的回答,不就讓媽媽甜到心坎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