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基金會十月份成立的「心路成人支持服務台北中心」,等於是將智能障礙者就業所需的一切娛樂休閒服務,綜合並獨立出來。為什麼一個為智能障礙者作早療、幫助生存、就業與教育的團體,還要為他們建立才藝班、圖書館,諸如此類滿足他們「自我實現」的部分?為智障青年作這些服務的目的是什麼呢?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說:「讓他們更認識這個社會,從而遇到問題,可以獨立處理,不須再依賴父母師長。」
一個專屬於智障青年的自由空間,在那裡可以上喜歡的課程、交朋友、上網、當義工、學習自我決策、自我負責,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開幕那天,宗景宜在他們期許的童言童語中,看到感動的一句話,難以想像智障青年寫下:「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雄心壯志令一般人動容。
宗景宜說,智能障礙者很容易因為自覺不如人而退縮、自卑,也常因旁人過度保護或排斥,活在陰影下,看不見世界、看不見自我,要讓他們說出那番了不起的話,背後走過一段心理重建路,例如許多嘗試、能證明自己的機會,「一般人問他們,支持服務對他們的影響是什麼?他們的答覆是可有可無,但就旁觀者的立場來說,如果沒有這些服務,今天他連與一般人對話都是不可能的!」
成人支持服務的成果不在巨大的改變,僅止是將不可能的化為可能,一般人無法體會這樣的意義,卻是心路基金會在募款經費愈來愈少的窘況下,仍堅持要提供的服務。宗景宜還說,心路成立二十五年,常在思考,還能再為智障的孩子做什麼?服務中觀察到,孩子很缺乏才藝與社交活動,而一個社會若連智障者都能享有所有生而為人的基本權益,豈非意味社會整體得到了提升?智障者也應得到好的生活品質,不是有得吃、有得住就夠了。
讓智障青年學習獨立,可以在沒有依賴的情況下自理生活,這是成人支持服務的最終目的,而青年對這樣一個只要有空就能來走走的空間,也抱有期待,他們希望「一起學習,期許在這裡能消除一天的壓力,像家一樣溫暖舒適,大家能擁有共同的美好時光。」
景氣雖然每下愈況,宗景宜希望社工與家長不要失去信心及盼望,要努力讓這個社會理解、包容、尊重、接納智障者,他們才能脫離被歧視和壓抑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