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低薪過勞 難提振生育率 增健保支出 稅收減少 耗損人力資源 影響國家發展 政府須有作為
台灣勞工陣線昨天公布「2011年勞工最×的五件事」,最悲「物價漲、薪水不漲」,最恨「無薪假橫行」,最怨「建教法沒過」,最鳥「職安法被擋」,最氣「有薪照顧假跳票」;勞陣並表示,政府一再宣告高經濟成長,但勞工無法享受果實。
對勞工而言,二○一二年最重要的事顯然是勞動正義,事實上這也攸關台灣的未來。
據統計,全台有三百六十萬人月薪不到三萬元,一百萬人月薪不到兩萬,而月薪能超過五萬的(約一百多萬人),則受到責任制、過勞的捆綁,而疲累不堪。
勞工普遍不是薪資低就是過勞,導致晚婚、不婚與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如果無法解決過勞與低薪,生育率就不可能提振,當人口反轉向下的關鍵年代到來後,台灣恐怕無法承受超高齡社會與高扶養比。
其次,低薪與過勞還會傷害勞工健康、增加健保支出,健保費就會被迫不斷調漲,政府必須改善勞動環境,維護勞工健康,以減少健保支出,就不用調漲健保費,企業也節省成本。
再者,政府的主要稅收來自受薪階級,低薪則稅收減少,將造成國債增加或無力償還,將被迫得削減公共支出,通常第一個會被削減的是社福、教育與醫療等社會基礎建設支出,對勞工更不利。
全球化時代,企業家都說人才是競爭力的根本,沒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台灣,能一再開創經濟成長,靠的就是人力資源,而勞工正是關鍵力量,如今這批人飽受長期過勞與低薪之苦,已影響社會結構的穩定性。
如果政府再不強勢介入,等到戰後嬰兒潮世代退休,過勞低薪勞工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時,台灣恐怕要承受一波嚴峻的人力耗損海嘯,不但健保支出增加,造成許多家庭崩解,更會傷害下一代人力素質,不可不慎。
維護勞動品質、正義,不再繼續保護財團,應是政府在二○一二年優先列為國安層級的工作,否則十年後,台灣將承受歷史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