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民調指出,四成二選民認為馬英九主張統一,五成認為蔡英文主張獨立,但選民最希望「永遠維持現狀」,比率達五成三。蔡英文的「台灣共識」獲選民認同,占三成八;三成一贊成兩岸關係的維繫應建立在「九二共識」基礎上。
自東西冷戰結束,共黨國家集團瓦解,歐盟成立,國際政經情勢已從兩極化走向多元發展,兩岸關係也由對抗轉向和平競爭。馬總統提出不統、不獨、不武,是察覺和平是台灣人民的共識;日前更提出,不排除在未來十年與大陸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民進黨對此迭有批評,似與國際潮流相逆。
兩岸關係不能戰,就要和;換言之,無論九二共識或台灣共識,任何會導致兵戎相見的政策主張均非選項。民眾不想看到兩岸對抗,希望和平發展,反對跟中共和平對談的政治人物是否清楚民心所向?
近來有台商質疑,如果民進黨執政,兩岸經濟協議(ECFA)還會不會執行。日前美台商會邀約馬英九、蔡英文前往致詞,也高度關切民進黨執政是否會造成兩岸關係動盪,甚至倒退。蔡英文的回應是,若民進黨執政,將積極尋求與大陸對話,致力維持台海和平及兩岸關係的穩定。
但台灣共識、九二共識的支持度都不到四成,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如何獲得另三成一的選票?如何與大陸對話?蔡英文又說,不會把兩岸議題當選戰工具,但兩岸議題關係台灣整體發展,是民眾最關切的,怎麼說是選戰工具?
明年中資銀行就可以到台灣設立分行,人民幣與台幣互兌,還有如何借貸等許多操作性事務,都不是小問題。又如陸客自由行會不會起變化,這些都是旅行業、禮品、餐飲、飯店旅館業關心的事,這些人也有不少是支持民進黨的,兩岸議題當然不是選戰工具。
蔡英文成立智庫後,也擬定一個「中國論述」,要與國際主流連結,凸顯中國崛起的困境;在兩岸經貿論述上,則強調從世界走向中國,並堅持兩岸的政治談判與未來關係必須獲得台灣人民同意。
台灣前途要由兩千三百萬人自己決定,是絕大多數台灣人的共識,也是「台灣共識」較獲選民認同的原因,但「台灣共識」究竟是什麼,蔡英文在她的十年政綱中卻沒有說清楚。
部分民進黨人也質疑蔡英文的兩岸政策太抽象,認為兩岸議題終究迴避不了。如果只打馬英九執政無能、貧富差距懸殊、年輕人失業等問題,而不向大眾說明兩岸戰略、政策主張,很難說服影響勝負關鍵的百分之五中間選民,甚至淺藍、淺綠的百分之十選民。
蔡英文不正視於此,不正面論述兩岸政策,只提國民黨兩岸政策有哪些消極後果,諸如影響就業、衝擊商品市場,甚至又將「主權」流失聯結傾中、賣台。對比於南韓,就可知其侷限性。南韓前總統金大中主張,藉由南北韓更親密的接觸交流,才能化解不理解、不信任,當時韓國民眾無人質疑金大中「賣韓」,他也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民眾受惠是不爭的事實,也已改變兩岸對抗的政治結構和民眾心理。和平是兩岸關係的最大公約數,選民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原因正是對民進黨對抗性邏輯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