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也說幾句「創新」

金惟純(商業周刊榮譽發行人) |2011.12.07
656觀看次
字級

「創新」成為企業的關鍵字, 已有很長時間高喊「創新」。

但最近我每次聽到企業界的朋友提到「創新」,都覺得他們活在極大壓力和焦慮中,好像如今的競爭規則,已經是「創新!或滅亡!」細問之下,果然已有不少人每晚必須吃藥入眠。

「創新」難道非弄成這樣嗎?正巧日前我去探望一位年過九旬的老書法家,看他的字神龍靈動、揮灑自如;見他的人如沐春風、健朗自在。他的生活、生命和創造,完全合而為一,真正是「字如其人」。

「創新」也可以是這樣!

其實我早就對西方現代藝術不以為然。他們追求創新成狂,弄到正常人都不可能再有突破,藝術家除非把自己逼瘋,否則無法再「創新」。如今這股「創新」潮流已無所不在,終於要把企業家也逼瘋才罷休。

這樣的現象,我大膽解讀,可能有兩個來源:第一,現代文明因個人主義盛行,把生活環境弄得極其繁雜,個人處身其間,感官被刺激到日漸麻痺,需求被誘發到極難滿足。因而對「創新」的胃口愈來愈大,大到無休無止。

第二,由於商業機制的壯大和無所不在,大多數「創新」的背後,都以利益為驅動力。「創新」乃淪為競爭的壓力和必要,變成利益導向的腦力活動,不再是生命力滿溢而出的歡愉展現。

這樣的觀察,讓我回想起《商周》十年前發生的事。當時我們請主要幹部一起確認公司的「核心價值」,很快的,大家就達成共識,以誠信、卓越和分享,做為共同信守的價值,但有若干同事主張,一定要再加上「創新」這一條,我雖然並不贊同,最後尊重多數決議,就通過採納了。

我的看法是,如果大家能把誠信、卓越和分享的精神做到極致,「創新」是自然的結果,沒必要「為創新而創新」。直到今日,我看到許多公司在「創新」這件事上,絞盡了腦汁、編足了預算,卻仍然苦無成果。細問之下,果然發現這些公司的企業文化,都在誠信、卓越和分享這些環節上沒做到位,可謂其來有自。

我當然並不反對創新,但我反對把「創新」當成企業或個人的「核心價值」,我認為那是捨本逐末。為創新而創新,必然誠意不足、用心不深,創新的成果也必然有限,說不定還一面創新、一面造業呢。我還是相信,對自己誠意十足,對別人用心至深,練功到位,創造力自然生生不息。這才是真創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