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克福書展--在這裡版權是商品

 |2006.09.02
514觀看次
字級

  法蘭克福書展除了是國際版權交易最重要的場所之外,也是歷史最悠久的書展。法蘭克福書展開始於十五世紀中葉,二次大戰後,法蘭克福從廢墟及瓦礫中重建,一九四九年舉辦第一次國際書展,迄今已五十五屆,並成為領導現代國際圖書出版交易的象徵。

法蘭克福書展不僅是世界各國出版社、圖書販售者的匯集地,也是作(編)者、插(圖)畫家大展身手的舞台,當今世界各國的國際書展,無論是倫敦書展、巴黎書展、義大利波隆納書展及美國BEA書展等,都無法與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匹敵。
每屆皆有主題

由於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快速成長,德國書商協會(Bo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在一九六四年成立法蘭克福圖書博覽公司(Ausstellungs-und Messe-Gmbh)負責辦理法蘭克福書展,在法蘭克福圖書博覽公司的細心規畫下,法蘭克福書展規模日益擴大,二○○○年法蘭克福書展就有一百零七個國家參加,現場版權交易更超過上億美元。

一九六七年,法蘭克福書展首辦「主題館」,陸續展出「拉丁美洲」、「黑暗非洲大陸文化」,開第三世界與西方文化出版界的結合先河,又建立「推廣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文化社團」,法蘭克福書展變成引介拉丁美洲、非洲出版文化進入西方的窗口,充分達到推廣異國文化的初衷。

所以自一九八八年起,每一屆的書展都選定一地區或國家為專題主題館,由該地區自行籌辦展覽,呈現本國文化。

志在參加  不外宣傳

國內知名出版人、格林文化總編輯郝廣才,每年都會參加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談起他的「法蘭克福經驗」,郝廣才可說是回味無窮。

郝廣才說,書展其實也是商業展覽的一種,只是商品是「書籍」而已,宣傳是書展本身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大部分的出版公司或出版社其實抱持的目的主要都是志在參加,而這「志在參加」的背後,目的不外「宣傳」兩字。

宣傳不只是中小型出版社以及大型綜合出版公司參加書展的共同目的,就連主辦書展的單位以及該地區、國家的出版業界,也懷著相同的目的。

辦國際書展的國家,出版市場不一定要最大,以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法蘭克福書展主辦國德國和波隆納書展主辦國義大利來說都不是世界最大的出版國,卻擁有世界最大的國際書展版權交易中心,主要憑藉的是他們經營書展的專業能力,可以在書展中提供出版業者無限商機。

郝廣才指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分裂為東、西德之前,德國的國家書展都在德國東部的萊比錫市舉辦,然而,因為戰爭的緣故,幾乎所有的出版印刷工業都被摧毀殆盡,這也促使德國出版業者重新尋找自己的定位。

德國的出版商有感於位於東德的萊比錫,可能再也無法保障出版的根本精神,也就是言論自由與進行交易的自由,因此又重新回到法蘭克福、最古老的國際圖書貿易中心,並於同年在法蘭克福舉辦戰後首次的書展。

郝廣才認為,放眼世界上的國際書展,唯一能做版權交易的國際書展,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就是其中之一。
 
國際四大書展 各具特色
世界四大國際書展為法蘭克福、波隆納、倫敦、美國BEA,波隆納因為舉辦國際童書展,成為世界最重要的展場,童書版權交易也是世界第一;倫敦書展的對象以出版AGENT為主,效率十分的高;美國BEA原本是美國當地出版業者交流的園地,後來規模擴大成為重要國際書展之一;版權交易在上述三個國際書展比較沒那麼大比重,相較之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主要是以版權交易為主。郝廣才說,其實出版社間談版權,見面次數不用很多,見面大多也是只談細節,更以熟悉的合作對象為主,近幾年來,斯德哥爾摩、東京、台北、北京都想往法蘭克福書展的方向前進,但由於法蘭克福書展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這些國際書展不必一定要往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的方向,比規模是沒意義的,而應該找出可以做生意的模式和自己的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