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茶道是一種通過品茶藝術來接待賓客、交誼、懇親的特殊禮節。它以「和、敬、清、寂」為宗旨,成為融宗教、哲學、倫理、美學為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而中國的茶藝,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人生的藝術。地處雲南大理的白族「三道茶」,可以說是中國茶藝的代表之一。
據載,一千年前,白族就有飲茶習慣。它的茶禮分為三道,神祕而獨特。明代的旅遊家徐霞客來到大理時,就被這種神祕獨特的茶藝和禮俗所感動。在他的遊記中這樣描述:「注茶為玩,初清茶、中鹽茶、次蜜茶」。所謂「注茶為玩」,就是把飲茶當作一種品賞的藝術活動,也即我們現在所稱的茶藝。
白族「三道茶」如下:
第一道茶叫「苦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業,先吃苦」。製作時,先將水燒開。再由司茶者將一隻小砂罐置於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熱後,取適量大理特產的沱茶放入罐內,並不停地轉動砂罐,使茶葉受熱均勻,待罐內茶葉「啪啪」作響,葉色轉黃,發出焦糖香時,立即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傾,主人將沸騰的茶水傾入茶盅,再用雙手舉盅獻給客人。
由於這種茶經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聞起來焦香撲鼻,喝下去滋味苦澀,故而謂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只宜小口品飲,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人生之旅,舉步維艱;創業之始,苦字當頭。從而對人生有一個深刻、清醒的認識。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產乳扇、核桃仁和紅糖為佐料,沖入清淡的大理「感通茶」製作而成。此道茶甜而不膩,所用茶杯大若小飯碗,客人可以放開痛飲。寓苦去甜來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甘境。
經過萬事開頭難的磨練,經過歲月火與水的煎熬,奮鬥時埋下的種子終於發芽、開花、結果。這是對忍辱負重和奮力拚搏的肯定,這是對付出的回報。在苦盡甜來之際,我們不能不感到快樂無比,幸福無比!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許花椒、薑、桂皮為作料,沖大理的「蒼山雪綠茶」煎製而成。飲時,要晃動茶盅,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然後趁熱飲下。
飲後,甜、酸、苦、辣各味久留口中不散,實在是回味無窮。它提醒你要經常回頭總結走過的路,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以便於今後不走彎路。
品茶如品人生,是三道茶千年不衰的魅力所在。
「未品三道茶,枉到大理行」。近年來,隨著到大理旅遊的持續升溫,三道茶早已撩開它神祕的面紗,受到海內外遊客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