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某天,英國植物學家理查德‧斯普魯斯來到巴西。他在熱帶雨林裡發現了一種樹皮光滑平坦的小樹,開著黃色的小花,樹幹用刀割開後流出白色黏稠的物質,於是帶回英國,種植在皇家植物園裡,它就是「橡膠樹」。
一八二三年,一個叫麥金托的工人不小心將橡膠汁液弄到衣服上,意外地發現它有防水的功能,於是利用它製造出世界上第一件雨衣。
一八八七年,約翰·博伊德‧鄧洛普在幫兒子修自行車的過程中來了靈感,用橡膠發明了充氣輪胎,後來在修車的實踐中,又將輪胎做成可以拆換式,可由車主自己修理,並於一八九一年申請了專利。從此,人類對橡膠的需求急劇上升,整個世界也就「轉」了起來。
然而,巴西的橡膠產量即便是達到生產極限也無法滿足需求量,於是英國人把橡膠引種到了東南亞。到一九○○年,英屬殖民地橡膠樹的種植面積已達二千公頃,後來的十幾年內,又擴大到四十萬公頃。曾占世界橡膠產量九十八%的橡膠源地巴西,現在的產量僅占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