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睡、睡飽吃,是不少人心目中悠閒過生活的最佳方式,但是希臘的一項研究指出,這樣的習慣可能帶來令人「傷心」的結果,用餐後至少一小時再睡,可以減少約三分之二的中風風險,每多等二十分鐘,中風風險再降一成。
希臘Ioannina大學醫學院的營養師,針對五百位健康者和五百位曾經中風、罹患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患者進行研究,結果發現,與晚餐後一小時內就睡覺的人相較之下,那些等六十至七十分鐘後再睡的人,中風機率減少六成六,但原因仍不清楚。
雖然研究並不能證明,晚餐至睡覺間隔時間與中風有因果關係,但研究結果在二○一一年歐洲心臟病學會代表大會中一發表,立刻叫不少喜歡吃飽消夜再上床的民眾心驚驚。
研究對象太少、實驗規模太小,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張博淵認為,這份研究結果純屬參考,看看就好,民眾大可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睡眠品質的好壞,的確影響心血管健康甚鉅,尤其是高血壓問題,睡眠時間太少、睡眠品質不好,都可能導致血壓短時間內飆高,增加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等急性心血管疾病風險。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期刊一篇新研究指出,睡眠期間,深度睡眠少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足足高出深度睡眠者有八成以上,這是首次有研究顯示,睡眠品質不佳與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
張博淵表示,很多人常覺得要睡足八小時間才叫「睡飽」,但問題並不在於時間長短,而在於睡眠品質,每個人體質不同,所需睡眠時間也不一,有人一天只睡五、六個小時,依舊生龍活虎。歷史上最知名的莫過於一天只睡三小時的拿破崙;反觀心臟科門診,多的是一天睡上十二小時的退休一族,仍然覺得體力差,精神不濟。
睡眠時間是生理、心理平衡問題,張博淵建議,只要別睡太少、睡不好,對健康影響皆不大,但如果睡眠問題已經影響到日常作息,感覺血壓心跳不舒服,就要馬上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