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認床」,不是自己的床就容易睡不著,睡眠品質奇差無比,但一般人不知道的是,失眠也會認床,只要躺在床上翻來覆去超過二十分鐘,還無法入睡,睡眠專科醫師建議,別硬撐,否則一、二次之後,身體會記憶,一躺這張床就失眠。
巴夫洛夫的狗,是歷史上最知名的心理學實驗,蘇俄心理學家巴夫洛夫顛覆了世人對學習的認知,在每次餵狗前搖動鈴鐺,不久後,只要一聽到鈴聲,這隻狗便會流口水,這種把對食物本能反應轉移到鈴聲的制約行為,同樣也適用在失眠。
新光醫院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解釋,人的心理也有同樣的訓練機制,身體會自動記憶每一次失眠發生的情境,如果一再重複相同的人、事、時、地、物等條件,久而久之,反而會養成一種惡性循環,促使並誘發失眠更容易發生。
超過二十分鐘無法入睡,最好起身,精簡睡眠時間,改做其他事情,等到時間稍晚、睡意漸濃時再爬上床,重新建立身體對床的感覺,才是正確處理失眠的方式。
尤其,不少人習慣躺在床上看電視或閱讀書本,美其名在培養睡眠情緒,但其實都是錯誤的睡眠習慣,林嘉謨說,這些舉動都像在訓練身體,乖乖當條巴夫洛夫的狗,把上床當作是開始動腦的訊號,棉被一拉、身體一躺平,就是又迎接一個漫漫長夜閤不了眼的鈴鐺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