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據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調查,市售包裝食品中,近六成玉米沒有標示基改或非基改;黃豆則有六成為基因改造。
依食品標示法規,基改原料佔產品重量百分之五以上就應標示「含基因改造」;但眾多沒有標示或散裝的產品,消費者仍無從得知是否含基改成份。
台灣無基改農區推動聯盟於昨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加強對基改食品的標示和檢驗機制。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最近國外研究發現上市的某基改大豆導致老鼠睪丸異常與不孕症,倉鼠餵食基改大豆,到了第三代,口腔內長出毛髮的案例。目前的動物實驗不到三個月就結束,若拉長時間,則可能有病變,顯示基改食品應做更長期的健康風險評估。
主婦聯盟黃淑德表示,玉米和黃豆是國人高度依賴的食品原料,但又多從美國進口,造成基改食品汙染。由於基改食品的健康風險在動物試驗上已證明,但人體臨床實驗仍有難度,基改食品標示又不嚴謹。她呼籲:「農民不要種,店家不要賣,消費者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