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黃金定律】 膽小的孩子Go!Go!Go!

吳娟瑜 |2011.11.21
3375觀看次
字級


我常很好奇,為什麼同一個家庭,同樣爸爸、媽媽生下的孩子,大家卻個性迥異,有大膽勇敢的,也有膽小退縮的?

以我自己和妹妹來比較,從小我是膽小鬼,有話不敢說,有機會不敢衝;小我六歲的妹妹,卻是從小和左右鄰居的小孩玩成一片,是孩子王;小學一年級時,她就懂得去批發糖果,然後轉手賣給同學,賺其中的一成利潤……

以我兩個兒子來比較,大兒子個性、膽量像我,也是保守而顧慮多;二兒子則是大膽作為,想做就做……

談到第三代的皮皮和皮弟,兄弟倆也是南轅北轍,皮皮是哥哥,喜歡戶外活動,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皮弟則是躲在大人背後的小朋友,不喜歡出聲音,也不擅長表達。

為了鼓勵皮弟不要輸在起跑點,我這個皮嬤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我常和皮爺、兒子夫婦討論,該如何鼓勵皮弟改變,更加有膽量而勇往直前?

正當我尋尋覓覓找答案時,有一天看到Discovery頻道,一群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的研究,終於讓我恍然大悟。

這個實驗,是將一對兩歲多的雙胞胎小男孩做不同的情境觀察。首先,是媽媽帶著哥哥Sam進入一個室內,媽媽就坐在角落翻閱雜誌,然後不出聲;整個過程是要觀察Sam的反應。結果,當一位陌生女子進來坐在角落時,Sam並沒有躲到媽媽的背後,接著陌生女子不出聲音,戴上黑猩猩面具,拿出玩具機器人,讓它走動;又拿出一個有洞的空紙盒,要Sam伸手進去……,Sam的反應就是不怕黑猩猩面具,會去觸摸機器人,又伸手進到盒子裡……所有的舉止顯示Sam一點也不怕生,還有膽量去探索新事物。

但弟弟Ben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反應。當媽媽坐在角落看雜誌,不出聲,Ben就緊挨著媽媽站著,不管黑猩猩面具、走動中的機器人,或是陌生女子示意他伸手進盒子裡,他就是靜靜地觀望,不敢輕舉妄動。甚至緊靠牆邊,抓著媽媽的手不放……

Sam和Ben是異卵雙胞胎,在同樣的母體子宮內孕育,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照理說,應該氣質相近、膽量相當才對,可是鏡頭下的兩個小朋友,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表現。

如果您是Sam和Ben的父母,請問您會希望生下哪一種個性特質的孩子?是勇敢好奇寶寶Sam?還是寸步不離的乖巧寶寶Ben?

在這個競爭劇烈的社會環境裡,相信很多人會和我有一致的想法:最好是生個像Sam一樣的小朋友。

幸好這個實驗還提供了一個好消息,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童年比較膽小退縮的小朋友,有百分之五十可能持續童年特質;另有百分之五十的小朋友卻改善了整個狀況。原來基因和大腦構造多少決定了一位小朋友的行為表現,然而靠後天環境的學習刺激,是可以改善小朋友的個性特質,這可從兩個方向來調整:

一、有在托兒所和同儕互動經驗的小朋友,比整天留在家裡的小孩更勇敢。

二、家長的行為若過度保護小孩,小孩就一直維持膽小退縮;家長若願意帶小朋友接觸新事物,多多探索學習,小朋友就可以減緩恐懼而勇往直前了。

「江山易改,本性『可』移」,我堅定相信,人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覺察和改變而調整個性,我看到自己在摸索中終於突破許多膽小的障礙,我也看到大兒子從工作職場上一路力爭上游,找到勇往直前的空間;如今,家族中,急起直追的皮弟正需要大人助他一臂之力。

最近皮弟正在學游泳,儘管他不像哥哥是短時間內就學會,至少他已經突破碰水的恐懼,不必捏鼻子也可以在水中自由換氣了。皮弟,加油!Go!Go!Go!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