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你,敲門了嗎?

文/辛夷 |2025.10.29
40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辛夷

有一次,我在學校圖書館聽到一段對話:

「你媽會敲門嗎?」

「從來不敲,還會直接坐到我床上看我手機。」

「哇,那你還活著?」

「早就死心了。」

幾句玩笑話,卻藏著說不出口的無奈與疲憊。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不是因為手機太聰明、社群太花俏,而是因為「界線感」從來沒被好好建立過。

界線,是一種內在尊嚴的開始。一個沒有界線感的孩子,未來也容易變成情緒勒索的受害者,或施加者。孩子不是從會說話才開始有自我,而是從第一個「不」字開始,就在試圖畫出自己的界線。

但很多父母,太心急也太不安。孩子稍微關起門,就覺得是不是在談戀愛;手機響了沒接,就懷疑是不是在做壞事。他們愛得用力,卻讓孩子覺得自己像犯人。

我們以為關心是「陪伴」,其實有時只是「打擾」。我們以為主動是「參與」,其實有時只是「介入」。愛,如果沒有界線,就會成為一種控制,而控制久了,就不會有信任。

你以為他在疏遠你,其實他只是在學會保護自己。很多家長說:「我女兒最近變得很冷淡,都不太講話了。」或者:「我兒子一下課就躲進房間,不讓我們碰他的東西。」

父母覺得焦慮、困惑,甚至覺得自己被拒絕,卻忘了,這正是孩子在長大。他們不再需要你幫忙綁鞋帶,不再每天回家第一句就是「媽~我回來了」,而是開始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可以試錯、可以逃避、可以喘息的小宇宙。

如果父母這時仍舊以「我是為你好」為由,翻箱倒櫃、破門而入,無形中就像告訴孩子:「你的界線我不承認,你的選擇我不放心。」那麼孩子就會選擇用更堅硬的方式,把你擋在外頭。

你能給孩子的最大禮物,不是關愛,而是信任。信任,不是讓孩子為所欲為,而是給他機會,練習選擇與承擔。真正的親密關係是:你知道我在,但我不逼近;我知道你願意聽,但你不打探。

當孩子習慣在安全的界線中生活,他也會學會尊重別人的界線,不會在愛裡迷失,不會在人際裡焦慮。他會有自尊,有判斷,有責任感。這樣的孩子,即使走得再遠,心裡依然記得:家,是可以回去的地方,不是一定要逃離的戰場。

從今天起,請先學會敲門。敲門,是一種儀式,也是一種教育。當你停下手,放低聲音,等一句「請進」,你不只是進入孩子的房間,也是在對他說:「我尊重你是個獨立的人。」哪怕他只是窩在床上發呆,哪怕房間亂到像世界末日,都請你控制住那個忍不住要介入的衝動︱︱因為你今天忍住了,他明天也會尊重你。

愛的極致,不是掌控,而是放手。有邊界的愛,不是冷漠,而是成熟的愛。它讓人可以自由地靠近,也能自在地退後;能說「我需要你」,也能說「我想一個人靜靜」。它讓關係像樹一樣扎根,而不是像藤蔓一樣糾纏。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走不進孩子的世界,不妨先問問自己:「你,是不是忘了敲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