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孩子不是不愛吃,而是團膳煮的根本不好吃!中華民國營養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金惠民參與過無數國小營養午餐招標審查,她直言,家長若抽空仔細瞧瞧那一份自己孩子每一天吃下肚的營養午餐菜單,應該不難發現「營養或許及格,但美味絕對不足」。
菜色一成不變,孩子吃到面有菜色,是學校營養午餐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供餐者往往以一句「孩子不愛吃」來解釋,但惡魔往往藏在細節裡,便宜行事才是問題。
炸雞、貢丸、甜不辣,金惠民一一細數,國小營養午餐重覆率最高的三大天王,簡單又方便,一過油就能馬上出菜,小朋友愛吃是一回事,節省時間、節省人力又節省成本,才是讓團膳業者愛不釋手的真正原因,而過度使用加工品,也讓國小營養午餐一點都不吸引人。
以小朋友愛吃的雞丁為例,油炸鹽酥作法最簡單,但只要多加一道手續,加個當令蔬果當配料,搖身一變青椒雞丁、玉米雞丁或涼薯雞丁;手工捏製肉丸、漢堡排,也能避免不知道現成加工品添加了什麼的風險。
金惠民認為合格的「營養」午餐,第一食材要新鮮,現買、現煮、現吃,少用冷凍食品和加工食品,食材品質不好,怎麼煮都不會好吃,更不夠營養;第二搭配要豐富,雞鴨魚肉之外,青菜份量不能少,一份全素菜、一份半葷素、一份葷菜和一份開胃小菜,多樣化也多彩色,要有黃紅青白黑五蔬果顏色。
如果配菜總是芹菜加豆乾,又老又硬,無怪乎小朋友拒吃,金惠民建議,多加點菇菌類、蕃茄或核桃、種子類,調味也別老是鹽巴、醬油和味精,偶爾用點風味水果醋,甚至只是以梅子蒸排骨、燉湯,多用點心,自然營養又好吃。
不只青菜可以變花樣,營養師建議,一週至少改吃二到三次的五榖雜糧飯,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比精製的白米飯來得多,不僅排便更順暢,更減低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