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星空》點亮燦爛的星空

林東璟 |2011.11.19
2369觀看次
字級

心中的一塊缺憾

《星空》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演員的表情、肢體,以及場景的顏色、運鏡等,都具有成熟的表現和美感,而那些繪本式的動物角色,也讓電影增添了許多奇幻寫實的想像空間。

也因為作品的成熟度很高,筆者以為,劇本安排給兩位七年級的男、女主角的台詞似乎有點「成熟」,不太像青春年紀的孩子會說的話。只有在幾場情緒流露時刻,才會出現如:「你白痴喔!」之類話語,符合他們那個年紀的孩子,會講出來的用字遣詞。

筆者以為,整部電影看下來,雖然劇情是以國中生為主角,且以女主角的視野來鋪陳故事,但《星空》還是較屬於一部成人版的童話故事,比較像是演給大人觀賞的作品。當然,有些心智較為成熟,或是曾經歷過家人關係崩壞的青少年,觀賞之後,也許會有較深刻的心情印象。

是的,《星空》的主題是「缺角」,就像一幅一千塊拼圖,偏偏就是少了中間的一小塊,怎麼找也找不到。電影使用「缺角」這個符碼,隱喻人們心中的缺憾,缺憾的發生通常是來自人際網路的失落,以及這個失落所帶來的情感傷痕,比較不是物質界物件的遺失或毀壞。我們最常遭遇到的人際失落感,多半都是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在電影中,女主角小美就體驗了一連串失落的情感:年邁的爺爺在醫院過世,爺爺送給小美的藍色小象雕塑缺了一隻腳。在爺爺過世後,小美的爸媽再也無須顧慮長輩的觀感,他們認真面對彼此的感情狀態,最後選擇離婚,小美留在台灣跟爸爸共住,媽媽則搬到法國改嫁。

另一方面,小美的同班男同學小傑,他具有繪畫的才華,兩個人因共同對抗壞學生的欺負,而建立起一段特殊情誼。小美甚至和小傑一起「離家出走」,逃避一切的失落,找到爺爺生前的住所,共同尋找一片燦爛星空,分享美好旅程;但小傑的媽媽為了躲避家暴的丈夫,一陣子就搬一次家,讓小傑不得不再次轉學,好不容易小美跟小傑建立起來的感情,又再一次失落了。

找尋填補心中的拼圖

影片中演出一次又一次的失落,對小美而言,經歷了許多的痛苦分離,她的世界就像是一大片崩解脫落的拼圖,碎裂成一片又一片無法復返的雪花,她只能孤獨地面對自己。

這部片沒有告訴人們如何修補內心的失落傷痕,或許那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課題,沒辦法簡潔地從電影藝術呈現出來。也或許,電影是把「人們心中的那一塊缺憾」情況無遺的表露出來,而電影本身就扮演了一種「傾聽」的效果,讓觀眾深切感受到自己並不孤獨,仍有藝術作品說出他們的心聲,地球上還是有同樣帶著記憶傷痕的人互相依靠取暖。

除了實質內容,《星空》在最後也玩了形式上的「缺角」手法。長大後的小美,前往法國拜訪媽媽,在路上逛街時,逛進一家奇特的拼圖店,這家拼圖店的拼圖全都少了一片,看著看著,小美逐漸明白,這家拼圖店的主人是誰了。

最後一幕就是店主人背對著鏡頭,只有身影出現在畫面上,小美看著他,笑開了;電影也在此結束,雖讓觀眾在視覺上「缺了一角」,沒看到男主角的正面臉孔,但是,觀眾可透過小美的笑容,自動把失落的那塊—成年的小傑填補進來,讓每個人的心中都漾出溫馨甜美的笑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