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為發揚客家米食文化,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即日起至明年二月五日舉行「礱間—客家的礱穀與舂米記憶特展」,藉由豐富的客家礱間與鄉土特色文物,帶領民眾一同回味客家農村的礱穀與舂米記憶。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表示,「礱間」對於現代人而言是個陌生名詞,然而礱間對早期農業生產卻是具有意義重大,其兼具「稻米穀去殼的場所」、「貯藏稻穀的處所」等雙重角色。
「傳統客家人對稻米有著濃厚的情感,終日辛勤只求一家大小溫飽,香香的白米飯即是基本需求。」客家事務局局長彭惠圓表示,客家米食文化的建立,是在敬天地、祭祖先等崇敬慎重祭祀的基礎發展而來,而米食的製作和耕種作物的經驗,代代相傳,綿延不斷,匯成豐富的客家農村文化。
主辦單位表示,此次展覽著重詮釋客家礱間的豐富性與鄉土特色,展出多樣古早農村使用的土礱、土礱勾,及再現礱間與舂米的情境,還有歷經農業時代生活的耆老訪談記錄,帶領下一代認識先民創家立業的辛苦,並傳達敬天、知足與惜福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