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稱呼她「嘉德姐」。俐落的短髮、挺直的腰身、輕柔的嗓音,看來頂多七十來歲;但事實上,陳嘉德女士歷經過戰爭的煙硝、逃難的輾轉、苦讀的煎熬及生養和教育下一代的辛勞,今年已高齡八十八歲了!
「嘉德姐」的五個女兒都事業有成,但她一手打理自己的起居,不依賴他人的照顧。她的手機總是保持暢通,也會使用電腦和國外的女兒視訊;她到社教館作義工,也到寫作班上課;她敘事條理分明,視力也毫無障礙。
陳嘉德原是河南人,在抗日戰爭中,成了難童,逃到四川的「兒童保育院」讀小學,畢業後,又在西康和四川間流離、蹉跎了六年,仍完成不了初中的學業,她等不及畢業,自修苦學,以同等學力考上同濟大學附中。兢兢業業地念了三年後,再考上同濟大學醫學系。民國三十八年的五月十五日,她隨著當空軍的男友來到台灣。
陳嘉德不甘心學業未成,來台後考了六次台大醫學院的轉學考,可惜未獲錄取。民國四十一年時,教育部通知她可去國防醫學院報考,報名那天,她挺著大肚子,夾在一群年輕的男軍官之中,自己覺得很羞赧,於是打了退堂鼓。四十四年時,教育部再次通知,她壯志雖在,但考期卻是她第二個孩子的預產期;隔年,教育部仍舉辦考試,卻以她前兩次都未來應考而拒絕她的報名,就這樣,陳嘉德的醫生夢正式破滅,這是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因為在求學過程中遭遇太多的波折及阻礙,所以陳嘉德對「學習」這件事,一直保持著高度的渴望並珍惜,平日看很多書,尤其是醫學和生物學的書。
她曾在空軍醫院藥房服務,也在空軍機場補給部當過雇員,因為擁有高學歷,之間約有十年的時間,她夜間同時兼任眷村子弟的代數補習教師及空軍官兵的生物補習老師,她講的課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十分受歡迎。
退休之後,陳嘉德卸下生活的重擔,開始她樂齡學習的黃金人生。她每年出國兩次,一次到歐美,一次回大陸,因為她以前同濟大學醫學院的同學分散在各省分當醫生,她輪流去探視他們,回味青春時期艱苦卻深刻的往事。民國九十五年起,她報名「蒲公英寫作班」,在老師的讚美和鼓勵下投稿且被刊出了,她驚喜地發現:原來,除了日記,自己也有寫文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