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田園】種一畝故鄉夢

洪彩鑾 |2011.11.04
807觀看次
字級

小時候家裡務農,全家凌晨摸黑摘韭菜花,夏天冒著酷暑割稻;寒冬在溪邊洗韭黃,為生活賣命的辛苦過往,讓我們兄妹視務農為畏途。母親往生後,三分地免費讓親戚耕種,直到四年前父親也過世了,田地處理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

充滿回憶的老家,因為都市重畫夷為平地,看到散落的紅磚塊和晒榖場,返台當教授的哥哥,和從醫院退休的我,不忍田園荒蕪,各自付出數百萬元承接,雖然經過一番奮鬥,我們不必像過去靠收穫維生,但是假日依舊起早,分別從桃園和台中趕回老家,雇人鋤草整地。老一代凋零,三十年的歲月,讓我們成了鄉下鄰居圍觀對象,猶如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情景一般。

因為不種稻、不種菜,大家都好奇讀冊人玩啥米碗糕?除了一大片的向日葵、波斯菊、進口萬壽菊花田,和滿園新品種朱槿、櫻花、桃花、紫藤、使君子、蔓性玫瑰、金鳥赫蕉等,供鄰居自由欣賞;還種植了榴槤蜜、西印度櫻桃、五公斤重檸檸、無花果、酪梨和樹葡萄等上百棵鄉下少見的新興水果,吸引許多人駐足詢問話家常。

農家子女天生的綠手指,在此盡情發展,不求回收,心甘情願回歸田園,只為了圓夢,在自己出生地方,種一畝故鄉夢,讓自己和一生辛勞的父母親,在農作回憶的軌跡中重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