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之後朝廷衰弱,各藩鎮擁兵自重,因而進入了短暫的割據時期,後世史家稱之為「五代十國」,〈韭花帖〉即是在此亂世中所寫成,明淨且妙趣橫生的筆姿,被後世所稱譽。
蘇東坡云:「自顏柳氏沒,筆法衰絕,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磨滅,五代文采風流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顏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世所湮沒者。」
〈韭花帖〉書者楊凝式,字景度,號虛白,陝西華陰人。楊氏生於唐懿宗咸通十四年(西元八七三年),卒於後周世宗顯德元年(九五四年),自唐朝末年起,歷經五代時之梁、唐、晉、漢、周等六個朝代,官至太子太保,享年八十二歲。
〈韭花帖〉是一封尋常的手劄,僅僅五、六十個字,但通篇文字洋溢著明亮、愉悅的情緒,將瀟散閒適的心境溢於言表。
其內文如下:「晝寢乍興,輖饑正甚,忽蒙簡翰,猥賜盤飧,當一葉報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實謂珍羞,充腹之餘,銘肌載切,謹修狀陳謝。伏惟鑒察,謹狀,七月十一日,狀。」
寬疏、明亮的布白,是其奪目耀眼之處,而落筆雍容曲折、頓挫有致,能見一點一畫一豎之意趣變化。黃庭堅對此帖賦詩贊曰:「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闌。」
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上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無造作的自然筆姿,與蘭亭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