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十二日通過與南韓、哥倫比亞和巴拿馬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寫下美國近二十年來拓展自由貿易最重要一頁,預估每年可為美國增加出口一百三十億美元,創造數十萬個就業機會。美國總統歐巴馬聲稱「這是企業界與勞工的一大勝利。」在這場FTA競賽中,韓國成功打開歐洲、美國市場,對台灣出口衝擊至少新台幣五千億元以上。
美韓FTA是自一九九四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以來最大的FTA,預計明年一月一日生效,美國輸出韓國有九成五的貨品可以獲得關稅減免,韓國立即免除美國汽車與卡車的進口關稅並將三分之二的美國農產品關稅降為零。對於飽受經濟衰退之苦的美國猶如及時雨。
美國與韓國去年雙邊貿易額達八百八十億美元,韓國享有一百億美元順差。這項法案生效後,韓國出口到美國的電子產品與其他製品、鋼鐵等市占率將大幅成長,韓國預估可以創造卅五萬個就業機會。韓國總統李明博認為這是一個雙贏的協定,也是全球經濟危機的最佳解答。
FTA標榜自由貿易的精神,其自也牽涉兩國政治的角力,美韓FTA早在二○○七年六月即完成簽署,後來遭兩國國會擱置,二○一○年底才完成修訂。其間,最敏感的部分是牛肉與稻米。
李明博總統上任之初,加快腳步與美國完成FTA的談判,同意開放美國牛肉進口;不料引發民眾強烈反彈,大規模示威抗議不斷,李明博的聲望一度跌落谷底。經過多次折衝,韓國取得十五年的時間逐步降低牛肉的關稅,在稻米方面則堅持不讓步。
韓國向來是台灣強勁的對手,在出口產業方面有高度重疊,均以高科技電子產業為主。美國、歐盟均是我國主要出口市場,韓國成功搶灘後,國貿局預估,我國紡織成衣、塑膠、工業等產品的出口首當其衝。在促進貿易之外,FTA同時可以帶動更多外資赴韓國投資,此舉將大幅提升韓國的競爭力,對台灣衝擊也最大。
從韓歐盟FTA到韓美FTA的生效,韓國下一步是積極與中國洽簽FTA,自今年以來中國對這項FTA的態度轉趨積極,一旦雙方完成洽簽,韓國與中、美、歐盟等三大市場均完成FTA,即掌握了全球主要市場,穩居不敗之地。
韓國在FTA方面到處攻城掠地,對台灣造成極大威脅。據媒體報導,國貿局下個月將與業者座談,謀求因應之道,然而,許多業者很納悶,此時的座談能發揮多大功能呢?
韓國今年在FTA方面的大豐收,背後代表的是多年的耕耘與努力。去年兩岸簽署經濟合作協定(ECFA)以來,已有多個國家如新加坡、印度、菲律賓、歐盟等表達與台灣洽簽經貿合作協定的意願。新加坡與台灣的FTA協商已在進行中,政府眼看著韓國在FTA方面大幅領先台灣,除了羨慕與哀嘆之外,應有更積極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