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根據聯合國及美國二氧化碳資訊分析中心研究分析,台灣每年總碳排量是二十五點八億噸,每人每日的碳足跡高達約十九點六公斤,全亞洲第一。
筆者認為,改善台灣人排碳量的方法,包括:減少肉食、增加蔬食,,或是少開車,減少碳排放量,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不過,卻是知易行難。筆者觀察服務的高級社區一帶,有幾個學校鄰近社區,經常看到住戶開著高排氣量的進口車送孩子上下學,如果家長願意早起十分鐘陪孩子走路上學,一定能減少碳的排放,也能增加運動量,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而且該區域也有民營公車,標示「政府補助全國第一輛零汙染零排碳的電動低底盤公車」,整天下來,幾乎都是空車運轉。筆者認為,若將這輛電動公車調整到通勤動線營運,提高民眾利用率,才能強化減碳成效。
筆者以為,政策與理念的推動,不能僅依賴《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類影片的道德勸說,還是要有相關配套措施作為誘因,才能提高民眾配合意願。
王戎(高雄市/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