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棲地 消失的猴面鷹

楊慧玉 |2011.10.08
992觀看次
字級

【記者楊慧玉台北報導】心形的臉蛋,長得像猴子;不喜歡生活在高高的樹上,而喜歡往草叢裡鑽。外型和習性都和其它貓頭鷹顯得與眾不同的草鴞,命運也大不相同。

草鴞多分布於台灣西部五百公尺以下的低海拔丘陵地,以彰化以南到高雄、屏東一帶發現較多,但鮮有穩定的蹤跡,二○○五到二○一○年甚至未見蹤影;除了嘉南平原以南,全台其它地方已有十年沒有發現草鴞的消息;近三十年來,野外及捕獲紀錄不到五十筆。國際上將其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二;在台灣則被列為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估計目前全台族群數在百隻以下。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中海拔試驗站主任姚正得指出,因為草鴞與其它貓頭鷹生存環境不同,造成如今瀕臨滅絕。貓頭鷹多屬於樹棲、森林性物種,草鴞則是留駐台灣的貓頭鷹中,唯一不棲息於森林的種類;牠偏好生活於丘陵濃密的草生環境中。棲身之處更接近人類活動領域,棲地的開發與破壞更為迅速、嚴重。

此外,草鴞的食性,也是造成滅絕的原因之一。草鴞白天隱藏於高草與樹叢底部休息,夜間則飛到附近比較開闊的田野中捕食小動物,其中以鼠類為最主要食物,其它如鳩鴿等鳥類和小野兔,也是食物來源。但在人類經年累月施用除草劑、農藥和的施放毒鼠餌的情況下,草鴞也一併受害,面臨直接的生存威脅。

長期關注草鴞復育的高雄市野鳥學會,曾於二○○三到二○○五年在中寮山區發現繁殖巢位,是全台首次發現野外繁殖巢位的地點。然而在接下來的五年未再發現,直到今年年初,中寮山小組成員才又發現。

姚正得表示,目前雖可透過人工圈養的方式繁殖,在技術上也不是問題,但可以野放到哪裡?如何營造適合牠繁殖的植被、棲地與食物來源?全國滅鼠政策除了毒餌,是否可用別的方式代替才是關鍵問題。畢竟,草鴞的瀕危,環境變遷是最主要的因素。

台灣猛禽協會理事長劉小如則指出,東南亞在樹林中放置鳥箱,吸引貓頭鷹進駐防治鼠害的滅鼠方式,或可為台灣參考。另外,推廣有機農業也是可行的方法。

對於草鴞的保育,高雄鳥會理事長林世忠指出,初步已擬定三到五年中長期計畫。目前已完成草鴞食源鼠種調查,並研擬草鴞保育行動綱領,同時將舉辦保育宣導以及個體野放。「再不積極投入保育,牠將淪為過去物種的名詞。」林世忠呼籲,別讓「傳說中的猴面鷹」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草鴞小檔案

草鴞長相特別,因為臉長得像彌猴,所以又稱為猴面鷹。臉部上寬下窄,呈心形,眼睛比例稍小,嘴稍長,頭上沒有角羽;和其它貓頭鷹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在地面的草叢中築巢,也因而得名。草鴞的繁殖期也很與眾不同,從十月到隔年三月,是台灣少數在冬季繁殖的鳥類,每窩可產二到四顆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