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飛蛾紗罩燈」,這句古訓是形容心懷慈悲的人,怕夜晚的燈燭吸引飛蛾撲火,所以以紗網將燈火罩住,以保護飛蛾的弱小生命。
由此可知,大多數的蛾類都有趨光性,這是因為蛾類具有夜視紅外線光波能力,故多晝伏夜出。但也有「特異獨行」的,鹿子蛾就是其一,牠喜歡白天跟蝴蝶混在一起「拈花惹草」,由於外表有黃黑相間的警戒色,常讓人誤以為牠是胡蜂,如此「強悍」的外觀更讓牠「有恃無恐」地「趴趴走」。
這種像胡蜂的鹿子蛾在台灣以黃腹鹿子蛾最為常見,展翅時寬三十至三十三公釐,遠超過身體的長度。其特徵黃橙身軀黑色環帶,而黑褐色翅膀中,有許多透明的空窗,上翅下緣外側與前緣中央的空窗間尚有一個緊鄰的「小空窗」,上翅也比下翅大很多。這些特徵都讓牠看起來不像蛾,反而像「薄翅目」的蜂類,唯一露餡的就是牠那超級發達的口器。黃腹鹿子蛾的近似種不少,如黑腹帶鹿子蛾、黃窗鹿子蛾、狹翅鹿子蛾等。
當黃腹鹿子蛾停棲的時候,牠張開的翅膀看起來比有些蝴蝶還要艷麗動人,即使靠近欣賞也不易被驚動,遠比賞蝶輕鬆的多。
至於交配中的鹿子蛾,你看,像不像是一個美麗的「雙十」圖案。在這十月天,不由得會引發幾多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