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上,語文老師正在講解王維的詩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老師說:「同學們,這首詩是大詩人王維在重陽節這天寫的。有哪位同學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老師讓小明回答。小明站起來大聲說:「我聽爸爸說什麼東西都是外國的好,我還聽說過一個成語『崇洋媚外』。所以重陽節應該就是崇洋媚外的『崇洋節』。」同學們哈哈大笑,小明知道錯了,羞愧地坐下。
小剛站起來回答:「老師,小明說的不對。重陽節是為了紀念『中神通王重陽』而設立的,每到這一天,老頑童周伯通和全真七子都會慎重的紀念他。」
老師不禁啞然失笑:「小剛,看來你是武俠小說讀多了。小紅,你來回答吧?」
小紅結結巴巴地答道:「老師,我想重陽節應該是『重慶』那邊的節日。重慶人喜歡在這個節日吃羊肉火鍋,所以就叫它『重羊節』吧。」
老師差點沒暈過去:「重慶?還羊肉火鍋!小紅,你火鍋吃多了吧?」
老師想,不動用手中王牌是不行了:「班長,你書讀得最多,這個問題你一定能正確回答。」
班長小霞站起來,一時還不知怎麼回答。老師提醒道:「古人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所以重陽節就是……」
小霞恍然大悟:「老師,我知道了。重陽就是農曆九月九日,兩個九,就是九九。九月九日,『日月併陽,兩九相重』,所以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等。」
老師終於開心了,讚美班長說得很好,並且又補充道:「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有平安久久、幸福久久的意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對老人家是最吉祥的祝福;再加上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就特別寓意深遠,因此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的作品;另外,一些機關、團體也常會在重陽節特別舉行敬老慶祝活動,或致贈禮品禮金,代表對長者的關懷祝福。」
一堂語文課,同學讀了詩詞,也了解了重陽節的起源與意義,收穫真是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