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打工度假實現壯遊

 |2011.10.02
2001觀看次
字級

我國已與紐、澳、日、韓、加、德簽訂打工度假協議,現再增一國。馬總統出席外交部「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成果展表示,已與英國達成協議,明年起給予我國每年一千個旅行工作名額,讓十八到三十歲青年到英國全時工作、打工、從事義工或自費遊學,效期最長兩年。

出國打工度假兩年,可說是一種「壯遊」。歐洲歷史上,十六世紀末就有青年壯遊,稱為Grand Tour,十九世紀演變成年輕人的成年禮。壯遊不只是「旅行」,「壯」字是指長時間、跨越多國的「學習旅行」,不僅時間長,挑戰性高,與人文社會互動深。針對這段壯遊時光,出現一個專有名詞「空檔年」 (The Gap Year)。

如今,壯遊仍是西方國家教育中重要一環,尤其是英國,許多高中畢業生選擇放自己一年的假期,進行「空檔年」計畫,不論參與海外義工、遊學打工或單純到他鄉做些不一樣的事,藉此讓自己更了解志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標。

英國威廉王子上大學前的空檔年,以十個月時間到智利,參與當地扶貧的義工服務。切格瓦拉是推翻古巴獨裁政權的革命家,他在醫學院四年級時,和一位學長騎重機車,展開為期九個月,穿越五個國家的萬里壯遊,成就了日後的不凡人生。

在中國,壯遊一詞源自唐朝的杜甫,他曾在蘇州準備好船,差點東遊到日本,他的《壯遊詩》寫道:「東下姑蘇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遺恨,不得窮扶桑」,因此留下壯遊一詞。

中國古人認為只讀書是不夠的,「聞之不見必謬、聞之不若見之」,孔子、孟子都曾周遊列國,《史記》也是司馬遷在「壯遊」後完成的。司馬遷二十歲那年,父親太史公司馬談給他一輛馬車,指導他有目的、有計畫地到廣闊的社會中實地考察,接觸壯麗河山和四方之民的生活習俗,並搜求歷史傳說與各種史料。

美國有「空檔年博覽會」,參與人數四年來成長四倍,目前全美已有三十多個地方舉辦類似活動;許多父母鼓勵子女壯遊,陪著年輕人到博覽會,蒐集相關資訊。

台灣出國打工度假計畫實施至今,已有八萬餘人次體驗在國外工作。英國統計,英國目前有二十萬到二十五萬介於十六到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處於空檔年;許多雇主也愈來愈重視求職者的空檔年經驗,學業成績已非唯一決勝點。

空檔年的核心價值在於「選擇並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有助於學習為自己設定有意義的目標。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所以,司馬遷旅行「讀無字之書,稟山川豪氣」,最後終於「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英國十七世紀哲學家約翰‧洛克指出,知識是來自外部的感覺,來自環境刺激,人們可以利用環境,獲取所有它提供的刺激,增加自己的知識。因此,旅行對於心理發展和擴展對世界的知識是必要的。

英國文官制度、金融服務、社會秩序、禮儀言行等方面,都值得學習。年輕人到英國打工,不應只是賺錢、遊玩,而是充實自己,拓展視野,使自己更具國際觀,使台灣更國際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