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是否問青天?

林琦峰 |2011.09.23
887觀看次
字級

俗話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今年中秋節因為烏雲來攪局,所以月亮總是忽隱忽現一點都不明,但是大家也別難過,其實明月常常有,只是看我們用何種心情去觀賞它。月亮是地球唯一的一顆天然衛星,與地球一樣自己是不會發光的,主要是反射太陽光。月亮會如此皎潔,是因為它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平均距離為384,000公里,抬頭仰望天際,太陽不算的話,月亮看起來最亮。

明月幾時有?

華人對「月亮」的熱愛,可以在傳說裡、民俗節慶或是文人的詩詞歌賦中,找到蛛絲馬跡。月亮的陰晴圓缺,彷彿述說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周期性的月亮變化,更讓人們創立了曆法。這樣的月亮讓我們既熟悉,但對於月亮的身世之謎,又讓人感到陌生。儘管人類已經登陸月球,並獲得大量與月球相關的訊息,但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有關月亮身世之謎,問青天就能知道答案嗎?當然答案也不會是,傳說裡開天盤古的眼睛,或是射日英雄中受傷的太陽。現代科學家拜太空探測,蒐集的月岩資料推論,月亮大概誕生於約45億年之前,大約是太陽系行程後3000萬年至5000萬年之間。透過電腦的數值模擬,描述了幾種有關月球起源的說法,目前可分為分裂說、捕獲說、同源說和碰撞形成說等四種學說:

(一)分裂說—月亮是地球剛形成時,尚未凝固且自轉太快而分裂出來的,又稱為「母子說」。

(二)捕獲說——月亮形成於太陽系某處,由於行經地球而被地球的重力所捕獲,也稱為「夫妻說」。

(三)同源說——月亮和地球同樣是由星際物質聚合產生,又稱為「兄弟說」。

(四)碰撞形成說——認為在太陽系形成初期,地球受到一個約有火星大小般的天體撞擊,撞擊後大量碎石濺入太空,再聚集形成現在的月亮。

經由太空探測資料發現,月亮缺乏鐵與鎳,成分和其他小行星相差甚遠,所以現今科學家開始放棄「捕獲說」。另外,月亮如果是「分裂說」或「同源說」的話,其成分應該與地球相類似,但月亮上蘊含豐富的鈦金屬,地球卻沒有。而地球蘊含百分之七十的水,而月亮上水的成分幾乎為零。而因為「碰撞形成說」能夠成功地解釋月球的諸多特質,所以已經被天文學家廣泛地接受。以電腦模擬此過程可分為六大步驟:

1. 外來天體與地球碰撞。

2. 十分鐘後,來襲的天體穿透了整個地函,其本身也開始解體。

3. 一個小時之後,兩者的函已經混合,一部分仍留在地球,另一部份被拋入太空,來襲的天體其核心也一同被拋出。而撞擊所產生的熱,將拋出的物質中較具揮發性的元素氣化,而消散在太空中。

4. 兩、三個小時後,來襲天體的鐵核開始掉向地球,留下高溫的石質殘渣在太空中。

5. 四小時後,兩個核心重新組合,殘渣也開始凝聚。

6.二十四小時後,地球重組完成,月亮也由高溫殘渣凝聚而成。

當然隨著太空探測資料更完整,數值模擬理論更健全,或許「明月幾時有?」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