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月食過程。圖/路透
文/林琦峰(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說員)
2014年最值得台灣天文迷期待的精采天象,包含「月全食」、行星衝及流星雨。而去年轟動一時的彗星,截至目前為止,卻沒有任何一顆彗星特別亮,除非又有半路殺出的程咬金。
接下來讓我們來點名今年的精采天象吧!
2014年全球日、月食共將發生四次食象。兩次日食台灣地區完全看不見,4月分的日環食,觀測地點在南極,觀測時間只有49秒,觀測難度很高;10月分的日偏食,最佳觀測地點涵蓋勘察佳半島到北美洲大部分地區。
而4月15日及10月8日的月全食,台灣地區都可看見月出帶食,只是4月15日的月全食,台灣地區可見月食時間,僅只有20分鐘,只能看見月食的最後過程。對台灣來說,這次月食過程絕大部分都發生在地平面下,當月出時,月亮已經在半影區了,且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觀測,僅能透過攝影設備記錄其光度變化。
今年台灣天象中的重頭戲,將落在10月8日的月出帶食,雖然無法看到月全食的全部過程士(半影月食始─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半影月食終),但與4月分的比較,則是月食前半段部分過程發生在地平面下,當月出後,還可以看見食既、食甚、生光、復圓及半影月食終等過程,可見月全食歷時59.9分鐘,在本影區內歷時約3小時07鐘
,如包含半影區內,共歷時約4小時07分鐘。
喜歡探索天文的人應該都知道,月食一定發生在農曆十五日滿月的時候,並且太陽─地球─月亮要成一直線,此時月亮會經過地球影子區。地球的影子區,並非完全沒有光,因為地球大氣層折射陽光的關係,部分橘紅色的光因為穿透性強,會折射至地球影子區,當月亮進入影子區時,會反射橘紅色的光,所以發生月全食時,月亮看起來會略成橘紅色。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