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知名的逢甲夜市前晚發生大火,因店面密度高,火勢迅速蔓延,造成十二間店面被燒焦,波及範圍多達四百坪,幸好無人傷亡。
逢甲夜市這一把火,燒出了台灣夜市的公安問題。雖說無人傷亡,是不幸中的大幸,但如果是發生在周末假日夜晚,恐怕後果難以想像;更重要的是,起火原因疑是攤販瓦斯管線破損,顯示攤販的消防安檢不容輕忽。
近十年以來,全台各大夜市紛紛擴大腹地,無論是台北的士林、師大夜市,還是台中的逢甲夜市、基隆的廟口夜市,如今的面積與店家都比十年前多了好幾倍,以逢甲夜市為例,近年來擴張最快速,店面與攤販數量多到爆表,人潮多到可用摩肩擦踵形容;而師大夜市,已深入師大路兩旁的巷弄,許多住家將一樓的車庫,出租搭蓋店面。
但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對夜市範圍無限擴張,似乎抱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心態默許,畢竟夜市是台灣重要的庶民經濟,許多人靠夜市賺錢養家,台灣甚至靠夜市文化賺觀光財。
然而,相關單位會針對店面進行消防安檢,但流動攤販或以民宅為店舖的商家,是否也同樣會實施消防安檢?而且,就算有消防安檢,是否確實恐怕也是大問號,特別是過去紀錄不良的台中市。
店家、人潮增加,水電瓦斯的用量就會增加,若是電力不堪負荷,或店家存放瓦斯、食用油數量過多,加上人潮過多、生意太忙、天氣太熱太乾等,恐怕大家得幸過去沒發生重大公安事件,而逢甲夜市大火也是在非假日發生。
一般的商業大廈,相關單位可透過管理來控管商家與容納人數,也能預估水電瓦斯油的使用量,制定各項規定並且檢查,但夜市卻是一個半開放空間,除了店面還有許多流動攤販,更有私自接電與用油、瓦斯烹煮的情況,當店面數量激增,卻沒有效管控店家數量與人潮,便是讓人民暴露在高風險中。
希望逢甲夜市的一把火,能讓各級政府正視夜市的消防安檢與公共安全問題,制定既能兼顧台灣夜市生態,又能保障公共安全的全面消防安檢政策,與控制商家、攤販辦法,防範發生公安事件。
庾均(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