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天是中秋佳節,我們就來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來形容古人和今人共看的明月的。
月亮,也稱「月球」,古稱「太陰」。月圓月缺,牽動了無數騷人墨客的情思,自古以來,留下了大量的詠月詩篇。詩人出於對月亮的熱愛之情,給月亮起的許多雅稱,異彩紛呈,好不詩情畫意,舉例如下:
中秋時節,天氣漸涼,月亮看上去也有幾分的涼意,因此,詩人們稱它為冰鏡、冰鑑、玉輪、玉盤、冰輪、月輪等等。
「冰鏡」出自孔平仲〈玩月〉詩:「團團冰鏡葉清輝。」
「冰鑑」出自元稹〈月〉「絳河冰鑑朗,黃道玉輪巍。」
「玉輪」出自李商隱〈碧城〉:「玉輪臥兔初升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玉盤」 出自李群玉〈中秋君山看月〉:「汗浸鋪澄碧,朦朧吐玉盤。」
「冰輪」則出於蘇軾〈宿九仙山〉一詩:「半夜老僧呼客起,雲峰缺處湧冰輪。」
「月輪」雅稱在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可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有關月亮的民間傳說有「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和「蟾蜍成精」等等。因此月亮便有了一系列帶有女字或娥、兔、桂、蟾字的雅稱。
帶有「娥」或女字旁的字的雅稱有:素娥、月娥、嬋娟等。
「素娥」出自范大成〈枕上〉:「素娥脈脈翻愁寂,付與風鈴雨夜長。 」
「月娥」出自李郢〈中元夜〉:「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欄邊見月娥。 」
「嬋娟」出自蘇軾名詞〈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帶有「兔」字的雅稱有:兔、玉兔、金兔、玉杵等。
「兔」出自盧照鄰〈江中望月〉:「沉鉤搖兔影,浮桂動丹芳。 」
「玉兔」出自李紳〈奉酬樂天立秋日有懷見寄〉:「玉兔半升魄,銅壺微滴長。」
「金兔」出自江總〈答王均早朝守建陽門開〉:「金兔猶懸魄,銅龍欲啟扉。 」
「玉杵」乃玉兔搗藥器具,湯顯祖在〈牡丹亭‧鬧殤〉中寫道:「玉杵秋空,憑誰竊藥把嫦娥奉。」
帶有「桂」字的雅稱有:月桂、桂魄、桂宮等。
「月桂」出自張正見〈薄帷鑑明月〉:「長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樓。」
「桂魄」出自蘇軾〈念奴嬌‧中秋〉:「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
「桂宮」出自沈約〈登台望秋月〉:「桂宮裊裊落桂枝,露寒淒淒凝白露。」
帶有「蟾」字的雅稱有:玉蟾、寒蟾、涼蟾、孤蟾等。
「玉蟾」出自李白〈初月〉:「玉蟾離海上,白露濕花村。」
「寒蟾」見李賀〈夢天〉一詩:「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涼蟾」出自李商隱〈燕台詩‧秋〉:「月浪衡天天宇濕,涼蟾落盡疏星入。」
「孤蟾」出自司馬光〈停月亭〉:「孤蟾久未上,五寫不成歸。」
古代的詩人才華橫溢,給月亮起的雅稱還有許多。通過這些雅稱,讓人對皎潔的月亮更加熱愛,更加浮想聯翩。